大连学界突破!2018消化领域华人学者发文盘点

2022-12-17 01: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学界突破!2018消化领域华人学者发文盘点

                                                                                                  

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前最后一个工作周,马上就要放假啦!各位是否也和小编一样激动雀跃呢?本周,我们对2018年消化领域华人学者发文情况进行了盘点。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集,通过”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相关的210余个消化领域相关检索词,通过题目字段检索,共得到2018年文献35, 188篇,其中ARTICLE 27, 364篇,REVIEW 3, 511篇,EDITORIAL MATERIAL 2, 421篇,LETTER 1, 892篇。


2018年我国(含港澳台)作者在消化领域共发文9, 392篇(文章中至少有一位华人作者),发文量已超越美国,位居第一。(见图1)

图1 2018年全球消化领域发文数量前10名的国家


根据论文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IF)、ESI高被引/热点文献等指标,合指数综合评选出了2018年消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华人学者发表的论文前20名,并对前10名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编译与总结,快来一起看看吧!


TOP 20概览


表1 2018年消化领域华人学者发文TOP 20


从表1可以看出,2018年消化领域华人学者发文TOP 20中,所发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16.875,最高的为Science(IF:41.058),发表篇数最多的杂志为GUT(7篇,IF:17.016),占到总数的35%


从地理分布上看,通讯作者所在机构以上海香港居多(见图2),香港玛丽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入围篇数上领跑,各有3篇论文入选TOP 20榜单。其中,香港玛丽医院发表的3篇文章通讯作者均为梁伟强


图2 通讯作者所在机构地理分布


值得关注的是,从合作发文和独家发文的角度看,排名前20的论文大多采取的是国际、国内联合发表的形式,占到总数的90%,其中国际合作比例为75%国内合作为15%国内独家,即发表单位仅一所机构的只占到了总数的10%。(见图3)


图3 论文发表合作情况


TOP 10 精编

10

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胆汁酸信号传导不能减少初级和次级胆汁酸的产生

 

Suppressed hepatic bile acid signalling despite elevated prod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ile acids in NAFLD.


期刊:GUT     IF:17.016 


发表时间:2018年10月 


通讯作者:朱瑞新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简介:胆汁酸是脂肪和葡萄糖代谢的调节剂,并且可以调节肝脏和其他组织的炎症。初级胆汁酸如胆酸和鹅去氧胆酸(CDCA)可以在肝脏中产生,并通过肠道微生物群转化为次级胆汁酸,例如脱氧胆酸(DCA)和石胆酸。本项研究探讨了胆汁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对NAFLD中胆汁酸信号传导的影响。结合生化检测、转录组学和宏基因组数据,该研究发现NAFLD病人血清中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绝对浓度增加,其中次级胆汁酸DCA(FXR拮抗剂)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初级胆汁酸CDCA(FXR激动剂)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血清FGF19降低是NAFLD中FX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介导的信号传导受损的证据。NAFLD大鼠中牛磺酸和甘氨酸代谢细菌产量的增加反映了其次级胆汁酸产生增加。研究结论表明,增加FXR拮抗剂浓度来拮抗胆汁酸升高至少部分解释了肝FXR和FGFR4介导的信号传导抑制现象。


9

城市化和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和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Urbanization and the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期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IF:17.324 


发表时间:2018年7月 


通讯作者:黄秀娟


机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简介:21世纪,城市化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人口变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城市化与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在内的几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而城市化则会减弱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并且可能在IBD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暴露,包括饮食西化、抗生素使用增加、污染、卫生状况的改善和早期微生物暴露等已被证明会对肠道微生物群造成影响。农村和城市地区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差异提供了了解“农村微生物群”对抵抗IBD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本文讨论了城市化对人类健康和IBD中肠道微生物组(细菌、病毒体、真菌和蠕虫)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与IBD的发展相关联。


8

慢性肝损伤诱导胆管上皮细胞向肝细胞转化


Chronic Liver Injury Induces Conversion of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into Hepatocytes


期刊:Cell Stem Cell    IF:23.29 


发表时间:2018年7月 


通讯作者:谢渭芬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简介:慢性肝损伤可引起肝硬化和肝再生受损,损害器官功能。成年人肝脏发生实质损伤后可以再生,据报道多种细胞来源有助于这种反应。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模拟了人类慢性肝损伤,并评估了非实质细胞(NPC)对肝细胞再生的潜在贡献。课题组建立了肝损伤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人体肝损伤疾病,通过筛选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发现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吡啶 (DDC)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化学诱导试剂。通过CK19标记大鼠胆管上皮细胞,DDC诱导大鼠肝损伤,对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并做免疫组化后,发现了一群Hnf4 a+CK19+细胞,表明肝损伤后,除了自身肝实质细胞,胆管上皮细胞也可以作为肝细胞再生的来源

研究路线图


7

区域差异限制了健康肠道微生物组参考范围和疾病模型的应用


Regional variation limits applications of healthy gut microbiome reference ranges and disease models


期刊:Nature Medicine    IF:32.621 


发表时间:2018年10月 


通讯作者:马文军


机构: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 


简介:肠道微生物群与机体的健康状态紧密相连,已被认为是反映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一种可靠标志物。已被用于诊断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预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和黑色素瘤的治疗选择。无创取样可以促进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应用,包括代谢物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为了了解代谢性疾病的微生物群诊断模型的通用性,研究人员对广东省14个地区7009个个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行了数据挖掘,结果发现区域因素对菌群的影响显著大于年龄、疾病、生活方式等其他因素,而传统的疾病特征菌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菌群疾病模型,均明显受到区域化限制。不同的疾病,其区域范围也存在差异。就该项目比较的四类代谢性疾病,脂肪肝相关菌群特征更为普适,而2型糖尿病则相对范围较小。对于代谢性疾病,该研究的“本地化”范围大体在街道/镇层级。

采样区域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6

褪黑素对脂肪肝的影响:NR4A1 / DNA-PKcs / p53路径、线粒体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的作用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fatty liver disease: The role of NR4A1/DNA-PKcs/p53 pathway, 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mitophagy


期刊: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IF:11.613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通讯作者:周浩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简介:尽管机制尚不明确,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相关。褪黑素补充剂可以保护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肝功能。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小鼠实验,以研究褪黑素在NAFLD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饮食诱导的NAFLD引起了肝细胞中NR4A1的上调,导致DNA-PKcs和p53的活化。一方面,p53有助于Drp1在线粒体中的迁移,从而导致线粒体裂变。另一方面,p53抑制Bnip3的转录和表达,导致线粒体自噬停滞。过度裂变和自噬不足显著介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mPTP的广泛开放、线粒体电位降低、氧化应激、钙超载、线粒体呼吸衰竭和ATP短缺。然而,NR4A1或DNA-PKcs的遗传缺失可以明确地逆转NAFLD进展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同样,补充褪黑素可以有效减少NAFLD对肝脏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该研究还证实了褪黑素具有切断NR4A1 / DNA-PKcs / p53途径的能力。


5

胃癌发生过程中粘膜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


Mucosal microbiome dysbiosis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期刊:GUT    IF:17.016 


发表时间:2018年6月 


通讯作者:于君


机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简介:该研究的目的是表征与胃肿瘤形成的组织学分期相关的微生物变化。研究人员对来自西安的浅表性胃炎(SG)、萎缩性胃炎(AG)、肠上皮化生(IM)和胃癌(GC)等81例胃粘膜样本进行了16S rRNA基因分析,以确定胃癌各个阶段粘膜微生物组生态的异常,结果在IM和GC受试者中观察到了显著的粘膜微生物菌群失调。与SG相比,GC受试者中显著富集21种细菌类群,且有10种细菌类群显著减少。微生物网络分析显示这一结果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除微生物组成变化以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胃癌发生各个阶段细菌相互作用的差异。


4

克拉霉素耐药率高和低的国家中一线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


First-line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ies in countries with high and low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期刊:GUT    IF:17.016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通讯作者:吴俊颖


机构:台中荣民总医院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克拉霉素耐药率确定不同的一线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最佳方案。作者检索了200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发表的文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络和传统Meta分析,共纳入17个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的117项试验(总共32852例患者)。研究团队进行了亚组分析,以确定克拉霉素耐药性高(>15%)和低(<15%)的国家中治疗方案的排序,并且提取和分析了不良事件和治愈率的数据。结果发现,序贯治疗和混合治疗分别是克拉霉素耐药性高和低的国家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最佳临床决策可参考当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抗生素耐药率和安全性分级的相对效能排序。


3

长期质子泵抑制剂和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胃癌发展的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


Long-term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risk of gastric cancer development after treat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期刊:GUT    IF:17.016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通讯作者:梁伟强 


机构:香港玛丽医院 


简介:质子泵抑制剂(PPI)与胃萎缩恶化有关,特别是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受试者中。本研究旨在确定接受治疗的HP感染受试者中PPIs使用与胃癌之间的关联。使用香港健康数据库,研究团队比较了2003-2012年63, 397名使用7天三联疗法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成人中PPI使用者和H2受体拮抗剂(H2RA)使用者的胃癌风险。在平均7.6年的随访中,153人(0.24%)在HP根除治疗后发展为胃癌, PPI的使用与胃癌风险增加有关,风险随PPI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H2RA使用者风险没有增加。因而,本研究得出结论:即使在HP根除治疗后,长期使用PPI仍然与受试者的胃癌风险增加有关


2

胆汁酸-菌群在胃肠道炎症和肿瘤发生中的相互作用


Bile acid-microbiota crosstalk in gastro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carcinogenesis


期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IF:17.324 


发表时间:2018年2月 


通讯作者:贾伟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简介:新出现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胃肠癌,如结直肠癌(CRC)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和进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肝脏中产生的胆汁酸来自肠道细菌的酶代谢,并且对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平衡的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先天免疫至关重要。鉴于胆汁酸信号传导的复杂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直接生物化学作用,在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肝脏胆汁酸 - 微生物群及其在胃肠癌发生中的作用,详细讨论了CRC和HCC中胆汁酸与胃肠癌发生之间的生物学机制,包括涉及的两种主要胆汁酸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


1

膳食纤维选择性富集的肠道细菌可缓解2型糖尿病


Gut bacteria selectively promoted by dietary fibers alleviate type 2 diabetes


期刊:Science    IF:41.058 


发表时间:2018年3月 


通讯作者:赵立平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简介: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使人体受益,并且SCFA产生不足与2型糖尿病(T2DM)相关。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是常规治疗组,接受2013年版中国糖尿病学会患者教育和膳食指南的指导;另一组患者接受一种高膳食纤维的营养干预。结果发现,高膳食纤维营养干预组在患者肠道中富集了一组特定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而其他具有产生短链脂肪酸遗传潜力的细菌或没有发生变化,或显著下降。这组高膳食纤维富集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越高,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使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得也越好。富集这些短链脂肪酸产生菌能够减少损害代谢健康物质的细菌,以恢复这些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为目标的营养干预,为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基于生态学原理的防控方法。临床结果表明,在肠道里增加人不能消化但是细菌可以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足以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诸多临床指标改善


注:IF源自2018年10月JCR更新版,图片源于文献当期封面


关注消化界,精彩每天不断!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