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协和医院护士院外施救,老人脱险;湘雅医学院25岁毕业生向母校捐献遗体;江西92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
医疗政策
1. 我国将建专职药品检查员队伍
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构建国家和省两级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配备专职检查员,并进一步加强疫苗等高风险药品检查。《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和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基本完成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制度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到五年时间,构建起基本满足药品监管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专职检查员为主体、兼职检查员为补充,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检查员队伍。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与职级升降机制、完善检查员职称评审政策、建立检查员薪酬待遇保障机制等多项措施。
(来源:新京报)
2. 十部委推动尘肺病防治攻坚:
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
7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由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等10部门联合制定的《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有关要求,解决当前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坚决遏制尘肺病高发势头,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特制定本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了此次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目标,将尘肺病防治目标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
(来源:界面新闻)
3. 国家卫健委组建第二届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7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发文通知,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组建了第二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主要职责:审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年度立项计划;审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出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承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他工作。委员会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生物、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作为委员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单位委员组成,负责本专业领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查工作。
(来源:国家卫健委)
4. 国家卫健委发布游戏障碍
诊断治疗标准
7月17日,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综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游戏障碍患病率平均约为5%,患者以男性、儿童青少年人群为主,亚洲国家患病率可能高于欧美国家。应建立普遍性、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儿童青少年、家长与学校早期识别游戏障碍的能力,对可疑的游戏障碍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社会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处理共病等。
(来源:澎湃新闻)
医生医事
1. 捐献遗体,湘雅医学院
25岁毕业生这样“重回”母校
“吴思=无私”!这几天,一则既悲伤又暖心的故事,刷爆了中南大学师生的“朋友圈”——7月5日下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因子宫癌离开了人世。根据她生前意愿,家属捐献了她的眼角膜,救助了2名孩童,并将遗体捐献给了母校湘雅医学院。吴思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写的是:“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她还自己评论自己:“没几天了,提前告个别,别问了。”直到最后,这个25岁的女孩仍是一种乐观洒脱的心态,“大爱无私,向吴思致敬。”
(来源:华声在线)
2. 医生欲证明自己的偏方安全,
吃完不治身亡
7月11日,广东韶关的肖阿姨腰痛发作,去了村里一所新开的专治骨质增生的小诊所,小诊所医生收了她30元,拿出一些说是民间偏方的药粉,结果她服下后半小时就感到头晕目眩。丈夫背她去诊所质问医生,医生坚称没问题,还当场吃了一小勺药粉,谁知没多久他也感觉不对了,送医后不治身亡。肖阿姨也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医生发现她多器官功能损坏,幸好经过抢救已没什么大碍。当地食品安全委员会表示,经初步分析该粉末含有毒物质“钩吻”。
(来源:广东公共DV现场)
3. 协和医院又火了!六旬老人路边
突发心梗,协和医院两护士出手脱险
7月19日上午,两名患者家属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宣传处,对协和医院医护人员在院外救了他们的家人一事前来致谢。事情从13日的一场突发事件说起。当日下午2时许,陈阿姨和60岁的老伴在前往附近协和医院就诊的路途中,在自助取款时,老伴突然倒地。协和医院护士鲁莎莎和刘慧影正巧路过银行看到此场景,鲁莎莎立即将老人放平,进行心肺复苏,为救护车赶到争取了时间,刘慧影则一边安慰受到惊吓的陈阿姨,一边清理老人口中的异物。之后老人被送往协和医院抢救,诊断为心梗,目前已转危为安。
(来源:人民日报)
医疗健康
1. 江西92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
还要再继续吗?
7月16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官网发布消息称,7月12~13日该院共为881名儿童进行“三伏贴”治疗,其中92人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均已接受治疗,该院目前已暂停三伏贴治疗。当地卫健部门已派专家进驻该院调查。2019年7月18日深夜,江西省卫健委和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情况通报,皮肤不良反应系辅料配制欠合理导致:该院医务人员为提高疗效,在辅料配制过程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目前,该院的三伏贴治疗项目已暂停,相关科室负责人被免职。
(来源:南方日报)
2. 北京朝阳居民
52人检出诺如病毒,官方回应
7月12日晚,有群众反映北京朝阳区豆各庄地区部分小区居民出现腹泻情况,疾控部门即刻组织专家和专业人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分析论证。据统计,截止到 7月14日20时,调查了到医院就诊的49人、自述有症状未就诊的105 人,并采集了肛拭子和便标本105件,其中,52件检测出诺如病毒,其他标本尚在检测中。从调查情况判断,存在诺如病毒感染情况。疾控部门将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认为急性胃肠炎为综合污染因素感染所致的可能性较大。此外,检测结果显示,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小区及周边环境存在卫生隐患,为保证居民用水安全,专家组建议对小区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加强水质监测,并尽快对小区水箱进行全面清洗。
(来源:央视网)
3. 住院2个月“服药”1200斤?
医院这样解释
若不是被医院催缴拖欠的医疗费,家住陕西商洛的冯斌可能还不会发现,其父在商洛镇安县精神病防治院住院两个多月,竟然被记录着“服下”了一千多斤中药材。据悉,2015年底,冯斌56岁的父亲因患精神类疾病,入住镇安县精神病防治院进行封闭治疗两个多月,医药费清单显示,该医院给其父开了600余千克(1200余斤)中药材,平均每天中药材用量约达20斤。7月16日,镇安县精神病防治院的一位杜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冯父治疗过程中的中药材主要用于内服,有时需要每天服用。对于用量问题,曾称是“打错了”单位,应该是“克”而不是“千克”。但该说法未让冯斌信服。如果是“打错了”单位,那药材的总费用是否也错了?目前,相关医药费冯斌已通过新农合报销。对于此事,截至发稿,该院尚未对此作出详细解释。
(来源:科技日报)
4. 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超99%
在7月12~14日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白皮书《中国的奶业》由中国奶业协会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牛奶产量达到3075万吨,是1949年的154倍;全国乳制品产量2687万吨,是1952年的43063倍,年均增长17.5%;2018年人均奶类消费量达34.3千克。国内乳制品的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3年在99%以上,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连续10年零检出,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连续5年未检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医学前沿
1. 刚果出现埃博拉疫情,WHO警告
称可能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7月14日,刚果民主共和国戈马市被诊断出第一例埃博拉。7月15日,WHO总干事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表示,正在重新召集一个特别委员会,以考虑是否将已造成刚果民主共和国1665人死亡的这一流行病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PHEIC状态能使刚果获得国际支援,但也可能使其遭到隔离。他同时表示,这一病例可能会改变现有格局。WHO在一份声明中补充称,虽然这种流行病仍局限于该国东北部的北基伍省和伊图里省,但应对措施的实施正处于关键时刻,WHO评估该病向邻近省份和国家蔓延的风险非常高。
(来源:Science)
2. 浙大女教授获国际脑研究大奖
成首位亚洲获奖者
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布: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胡海岚教授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自2015年加入浙江大学。她和团队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及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2018年,胡海岚带领她的团队,在Nature杂志同期刊发了两篇研究长文,在业内引发轰动。
(来源:科技日报)
3.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
开发新的成像工具
2019年5月13日,韩春雨团队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了题为的“Background free tracking of single RNA in living cells using catalytically inactive C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活细胞RNA追踪成像工具——VN-dCasE-VC,效果和可用性强。该论文署名单位为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研究中心,通讯作者为韩春雨,第一作者为高峰。另外,由于全文不足500字,具体的细节,很难获知。同时,该文章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要正式见刊,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来源:inature)
4. 科学家发现了肝脏具有独特的
昼夜节律调节功能
近日,美国科研人员在Cell上发表文章,发现了肝脏具有独特的昼夜节律调节功能。利用节律失常的Bmal1(大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样蛋白1)敲除小鼠,科研人员发现仅在小鼠肝脏中可以重建BMAL1昼夜节律表达。高通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表明,肝脏具有独特的昼夜节律调节功能,对代谢过程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补救途径和糖原转换具有特异性。虽然BMAL1占据肝脏重建昼夜节律的小鼠中大部分基因组靶点的染色质,但是其昼夜节律表达被限制在正常节律转录水平的10%左右。最后,在恒定黑暗条件下,肝脏重建昼夜节律的小鼠中节律基因表达丢失。该研究结果表明:完整的肝脏昼夜节律功能取决于其他生物细胞钟发出的信号,并且光有助于肝脏组织自主生物钟功能。
(来源:细胞)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