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医生被禁进娱乐场所;西医未经考核不能开中成药;一周内三位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因劳累过度去世
医疗政策
1. 卫健委新规:
西医未经考核不能再开中成药
7月1日,首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公布,神经节苷脂、奥拉西坦等20个品种收录其中,共涉及176家企业470个药品批号,总市场规模约500亿元。在长达半年谈判后,涉及20个品种的用药目录终于问世。目录名称已由“辅助用药”改为了“合理用药”。此前被视为辅助用药严控对象的中药类药品,无一入选目录。文件明确指出,对于中医类别外的医师,需要经过不少于一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而如果想要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条件则更为严苛。据悉,截止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52.7万人,仅占全国执业医师总数的15%。而据此前的媒体报道,大约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出。这也意味着,如果真要严格执行的话,绝大多数医院的中成药处方至少在一年内无法开出。
(来源:人民政协网)
2. 国家药监局:
定制式医械不得委托生产
7月4日,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布<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试行)>的公告》(以下简称《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共分为总则、备案管理、设计加工、使用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六章共35条,明确了定制式医疗器械的定义、备案、设计、加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合理控制风险,《规定》对生产、使用定制式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定制式医疗器械不得委托生产。《规定》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鼓励定制式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临床罕见特殊个性化需求,有力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来源:国家药监局)
3. 医疗反腐创新:医生不许进娱
乐场所,办公室不许有未拆封烟酒!
6月28日,山西省卫健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重申了医疗从业人员“九不准”,为医疗行业树立反腐带电的高压线。实行贪腐一票否决制,谁触碰谁玩完。对查实的,该通报批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顶格处理;违法违规的医院和个人,要列入系统黑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布,实行行业禁入制度,移交司法机关等。实际上,今年5月中旬,辽宁、江西省卫健委就印发了一份行风建设文件,通知也是要求严格遵守“九不准”,内容异曲同工,这之间“严禁参加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和“禁止在医疗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存放未开封的烟、酒、化妆品等与工作无关物品”两条,是创新之举,在以往的涉医反腐是没有提及也没有要求过的。
(来源:HAOYISHENG )
4. 全国首批疾病预防控制
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公布
7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决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周期为3年。根据各省份推荐试点单位情况,经专家评审,确定了全国首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试点单位。其中,省级试点单位8个,市级试点单位31个,区县级试点单位29个。同时,研究制订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试点工作要点,要求加强试点组织保障、明确试点工作内容、加强试点工作管理。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医生医事
1. 被指数十篇论文造假,
李兆申院士回应:论文绝对没问题
7月1日,有网友发帖称,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窃学术论文。网友指出,李兆申发表的论文涉嫌剽窃两名硕士研究生的文章,并有多篇文章涉嫌抄袭、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问题。网友还发布了中国知网对上述两篇论文的检索及定性的截图,称李院士的两篇文章总文字复制比分别达58.4%和62.9%。同时,进一步检索发现他涉嫌造假的论文多达数十篇。7月1日下午,李兆申院士表示事情通过组织在处理,论文绝对没问题,对于网曝内容没必要回应。李院士认为,评判论文是否有造假都是科研评估机构做的事情,一个网络记者根本无法做出专业的评判。目前该事件正在调查研究,过后会有声明。
(来源:澎湃新闻)
2. 痛心!一周内三位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因劳累过度去世
7月5日,据微博用户数据科学家快报消息:在不到28岁就被破格提拔为湘雅医院副教授的肖育众于昨天下午劳累过度出现心源性猝死,留下了一个刚刚7天的小娃娃。同时,著名的卫生统计学家和公共卫生教育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院长李晓松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4日下午不幸逝世,享年56岁。据新浪微博网友描述,李晓松教授是因过度劳累,感冒引发暴发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去世。该消息尚未得到医院方证实。而在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团委副书记、眼科青年医师王辉在家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终年32岁,其家属在他过世后已做出捐献遗体眼角膜的决定。一周之内,竟然有3位优秀医生相继离开,实在令人惋惜!
(来源:BioWorld 、医学界)
3. 人民日报点赞“中国好医生”
当地时间7月1日晚6时许,在法国巴黎歌剧院附近,一位老人突然倒在街头抽搐。正在附近游玩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文涛闻讯赶到并进行了紧急施救,大约十分钟以后老人意识恢复,心率呼吸也恢复正常。记录李文涛施救过程的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并引发网友大量点赞,施救者被网友称作“中国好医生”,人民日报也点赞了这位中国好医生。7月3日上午,刚刚回到西安的李文涛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称当时倒地者周围有很多人,但都是手足无措的样子,于是用英语告诉他们自己是中国的医生,请他们给予配合。
(来源:人民日报)
4. 患者就医将急诊护士打致
脑震荡,伤人后离开去向不明
6月29日晚11点左右,1名男子与2名女子陪同前往四川省泌尿外科医院就诊,该院工作人员称,保安看到2名女子在药房旁边说话,就上去问话,得知他们来看病,带他们去急诊科,急诊科杨护士给他们联系内科医生,可能是患者很痛,说要去其他医院,护士就给他们解释医生马上就来并带他们去诊室,然后他们就打了人。患者拳击护士杨某面部,致使护士杨某左面部、颞部、眼部受伤,医生诊断为脑震荡、软组织挫伤,为保障其安全,目前已转移他院住院治疗。男子在伤人后便与家人一同离开医院,去向不明,目前武侯警方已介入调查,事件仍在进一步处理当中。
(来源:四川在线)
医疗资讯
1. 177人新登6月医闹黑名单
7月3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公布2019年6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黑名单方面,新增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当事人177人。据悉,有关部门将对严重危害医疗秩序的相关失信主体实施限制补贴性资金支持;撤销相关荣誉,取消惩戒对象参加评先评优资格;限制担任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限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限制招录(聘)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惩戒措施。
(来源:中国新闻网)
2. 四川3月女婴被错输2天药物,
卫健委:确为医院责任,责任人已停职
7月4日,记者4日从雅安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近期因工作人员失误,为一名只有3个月大的就诊女婴输错药物,雅安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错输药物确为医院责任,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停职,该女婴也转到上级医院就诊。6月26日,杨某3个月的女儿因“转氨酶高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到雅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医生开具“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因工作人员失误,误为患儿输注“乙酰谷酰胺”。事件发生后,雅安市人民医院将患儿收入住院,4日上午,患儿转院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治疗,专家会诊后初步认为,目前患儿病情平稳,原发病正在好转,误输药物对患儿造成的影响,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雅安市人民医院已责令相关责任人停岗停职,目前正在对该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根据调查情况严肃追责。
(来源:新京报)
3. 银川一莆田系医院35人被捕,
涉法人、院长、医生护士等
7月2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公安分局通过官方社交媒体账户发布《关于公开征集苏益雄等人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简称《通告》)。 《通告》称,兴庆区公安分局经缜密侦查,经兴庆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已依法逮捕银川欧亚男健医院涉嫌多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苏益雄、黄洪勇、年建华等35人。警方为全面查清该犯罪集团的违法犯罪事实,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线索。该案主要嫌疑人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9岁,涉案医院包括法人代表、前任运营主任、现任运营主任等高管均来自福建莆田市。从2016年至2018年,该院多次被有关部门处罚,且屡罚不改。当地便民服务热线半年内曾接过针对该院包括手术台上加价等投诉22起。
(来源:腾讯新闻)
4. 山东莱芜暴力伤医案嫌疑人
二审:维持死刑判决
7月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陈建利故意杀人案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原判。2016年10月,陈建利因医疗纠纷持刀砍击山东莱钢医院儿科医生李宝华头部,共计十三刀,致其颅骨粉碎,脑浆迸裂,当场死亡。2018年7月27日,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陈建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陈建利不服,提出上诉。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医学前沿
1. 美国FDA对孕妇、儿童
吃鱼提出新建议
有研究指出,鱼提供蛋白质、健康的omega-3脂肪以及比任何其他类型的食物更多的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铁,对婴儿、幼儿、怀孕或怀孕的妇女很重要。近日,FDA强调了鱼类的许多营养成分在孕期和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及吃鱼作为健康饮食模式的一部分可能带来的健康益处,特别是对于心脏健康和降低肥胖的积极作用。FDA建议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每周应摄入8至12盎司(约合226.8~340.2克)汞含量较低的各种海鲜,最佳选择包括鲑鱼,虾,鳕鱼,金枪鱼罐头,罗非鱼,鲶鱼和鳕鱼,比目鱼,黑线鳕,蟹,蛤等36种。
(来源:FDA)
2. 把细菌改造成药物运输车,
成功摧毁肿瘤,治愈癌症
2019年7月3日,哥伦比亚大学的Nicholas Arpaia教授和Tal Danino教授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 bacteria induce durable tumor regression and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一种使用群体感应细菌治疗癌症的策略,这种策略利用细菌传递纳米体的单链抗体片段,该单链抗体可以靶向吞噬细胞的抑制配体CD47,从而导致小鼠全身抗肿瘤免疫诱导的肿瘤快速消退。
(来源:BioWorld )
3. 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已开展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
7月4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对于政府在有关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方面的进展问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介绍,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中国内地有关科研单位已经开展了非洲猪瘟疫苗的有关研究,在理论和技术资料上有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于康震表示,已有相关科研单位与国内大型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签订了研发协议,并明确了疫苗研发的主要技术路线,疫苗的实验室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主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来源:澎湃新闻)
4. 肠道菌群,不仅决定牛奶
好不好喝,甚至还导致全球变暖
为了研究微生物如何影响牛奶的产量、质量,以及如何影响甲烷产量。英国阿伯丁大学的R. John Wallace等人对来自英国、意大利、瑞典、芬兰这四个国家的1016头奶牛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DNA分析。通过这些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39种核心微生物,这些核心微生物在牛奶美味程度,及产生甲烷量方面,影响力甚至超过奶牛自身的基因影响。该研究以A heritable subset of the core rumen microbiome dictates dairy cow productivity and emissions为题,发表在2019年7月3日,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来源:nature)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