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消化科博士教你:3分钟看懂胃镜报告!

2022-07-04 03: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消化科博士教你:3分钟看懂胃镜报告!


当你做完胃镜,拿到胃镜报告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看不懂,我的胃到底有没有问题?


今天,我们就教给大家快速看懂胃镜报告的方法。



1

基本原则


1、先看文字,再看图片;


2、先看后面,再看前面;


3、先问医生,少上网查。



上面的图是我们医院的报告:


前面部分包括了:你的基本信息和胃镜的图片;


后面部分包括了:文字描写你的胃、诊断是什么、哪个医生做的、做完了还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需要重点看的是:后面部分!!!前面的图片部分根据后面的描写对应着看。


拿到报告以后,请先问医生,不要先上网查诊断结果,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


2

看报告的顺序


以上面的报告为例


1、看诊断: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浅表性胃炎基本等于正常,不用看了)、胃角溃疡。这里面关键的是胆汁反流、胃角溃疡,这就是你的胃的结果。



2、看文字:胃体后面写了较多胆汁;胃角写了:中段见一黏膜凹陷......这就是你的问题具体描写。看完这个就知道了你的胆汁在胃体、溃疡在胃角,而且做了活检。其他文字基本的意思就是“正常”,你就不用看了。



3、看图片:既然问题在胃体和胃角。那就去找标记这两个部位的图。第一排中间的是胃体,黄黄的是胆汁;第二排中间的是胃角,那个白色的坑,就是溃疡了。其他的图片就不要看了。具体在胃的哪里,身体上是摸不出来的,位置也是随时在变化的。也许是你疼的地方,也许不是,所以就不要去纠结和注意了。



4、看最后:既然做了活检,那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什么时候拿活检报告,最下面的红字部分都交代清楚了,这个很重要。



5、看医生:拿着报告去看医生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而不是先掏出手机查:溃疡、胆汁。挂号看医生,医生会告诉你:下一步吃什么药、注意什么事情,你还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好好问一问,自己千万不要去直接查诊断结果。


因为上网去查,无论你查什么,最后你的出来的结论只有一个:癌!!



3

哪些其实是正常的?


一、图片部分



上面图里面:


左上那些白白的,还能看到圆圆透明的,那些都是泡沫,是正常的,不是你的胃长了东西;


中间那个黑黑的,不是你的胃有个洞了,而是正常的幽门,没有它,你胃里面的东西怎么能排到十二指肠?


右边那些白白的点点,不是胃里长的东西,而是反光,这也是正常的。



上面图里面,黑黑的是什么?就是胃镜管子,不是你胃里面长出来的东西,这也是正常的。


二、文字部分



如果你的胃镜报告上写的是上面图片里面的东西,那就恭喜你,你的胃基本正常!


你要问,那些出血点、粗糙是不是有问题?你吃了这么多年的东西,谁都要留下点痕迹吧,这些都是正常的。


三、诊断部分


“浅表性胃炎”或者“非萎缩性胃炎”:这些其实类似于正常。无论谁去做胃镜,至少都有这个诊断,所以你也不用去管了。


如果是这两个结果,就你的胃镜看,你的胃是基本正常的。


这些正常的事情,就让他们过去吧,不要把我们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你们说对不对?



4

哪些需要我们重视?


一、图片部分


看文字部分所对应的图片。比如一开始我们示范看报告顺序的图,你一定要好好重视你的胃体、胃角对应的图,因为那个是你胆汁和溃疡的地方。



重点看:多不多、大不大、有没有做活检,这些文字部分会写得很清楚。


二、文字部分


重点看的是有问题的地方,看几个、大小、有没有做活检等等。


对于息肉、溃疡.......的大小描写,不要太在意,更不要把前后两次的做比较,因为这个大小都是估计的,胃镜里面又没有尺!


1.5厘米和1.6厘米,其实真的没有区别~~~~


三、诊断部分


诊断里面可能有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无论是什么胃炎,其实本质都是胃炎,所以不要太在意。特别是萎缩性胃炎,它根本就不是癌,只是你的“土质”差了点,容易长坏东西,需要定期观察它、用药治疗它而已。


重点要看的是:占位、隆起、溃疡......其他还有一些诊断,先看了医生再说,自己不要先去网上搜索这个诊断,前面也说了,查到最后就是一个结果:癌。


四、最后部分


比如活检后什么时候可以吃,吃什么,多久拿报告,去哪里拿报告;有没有做幽门螺杆菌,结果怎么样......


这些在最后的部分都有标记,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去问医生。要抓紧时间问主要的东西。


其实,大部分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定要上网查了吓自己?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胃。


5

病理诊断术语部分


胃镜检查是用肉眼来观察得出的结果。如果医生怀疑有问题,会做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病理学改变。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称不典型增生,又称上皮内瘤变,是较常见的一种胃黏膜的病理改变。由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处于癌变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认为系胃癌主要的癌前病变。对于患者来说,不要过于纠结一些医学专业术语的概念。


上皮内瘤变是指基底膜以上上皮的一种非浸润性肿瘤性改变,属于癌前病变,形态上表现为结构和细胞学的异常。上皮内瘤变是异型增生的同义词,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要求上皮内瘤变逐渐取代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分为两级,即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度、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


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或简称为肠化生,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见于多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以将肠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


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可能会加重,目前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


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很高,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的患者,可能两种肠化生同时存在,或认为结肠型化生是由小肠型化生发展而来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发现随着胃黏膜萎缩的范围扩大,肠化的发生比例也在增加,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也在增加。所以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长期随访,定期复查,以防癌变。


6

总结


1、看报告的原则:先看后面,再看前面;先看文字,再看图片;先问医生,少上网查;


2、看报告的顺序:看诊断、看文字、看图片、看最后、看医生;


3、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去网上查诊断结果的意思,这样的做法结论只有一个:癌;


4、报告上有些部分可以不用管,有些需要重视;


5、正确的姿势是,拿着报告去看医生,重点问诊断结果的意思、下一步怎么治疗、生活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祝我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胃!!


作者:吉米大夫   来源:胰腺病杂志


投稿邮箱:DDP@high-med.com


关注消化,“肠”想“胃”来!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