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怀孕医生未给老人让座被责令停诊;北京一年抓了1337名号贩子;京津冀试行跨省就医门诊费直接结算
医疗政策
1.国家卫健委:
今年内关停所有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近日,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今年内关停所有设立在疾控中心的接种单位,用3~5年时间为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配备1名公卫医师。按照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接种门诊实行分类管理,两年评估一次,按照结果划分等级,分别为一、二、 三级门诊(合格、规范、示范门诊)。在人员考核方面,预防接种工作和诊疗工作考核也将统一,接种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待遇实现对等。
(来源:国家卫健委)
2. 京津冀将试行跨省就医
门诊费直接结算
6月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京津冀有条件的地区要试行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的直接结算。同时力争在2019年年底前,将全国85%以上三级定点医院、50%以上二级定点医院、10%以上其他定点医院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基本满足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参保人员直接结算需求。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住院能直接结算。通知还强调要建立扩围台账,对于确保结算资金按时足额拨付这一问题,通知也指出,要按照“两按时一规范一提高”的原则来确保。
(来源:新华网)
3. 我国近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
为 2.3%~2.7%
6月3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医院感染上报机制、规范操作」有关问题的回应》。《回应》称,我国 2014 年以来报告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2.7%,美国同期现患率为3.2%~4%,欧洲为 5.9%。从数据上看,我国医院感染的发生水平与欧美国家大体相当,甚至略低一些。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医院感染的监测对象,主要是住院治疗患者。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和感染防控能力而言,医疗活动中的获得性感染尚不能完全预防。
(来源:国家卫健委)
4.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
重点任务发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任务》明确了两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一是要研究制定的文件,主要涉及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规范医用耗材使用等方面的15个文件。二是要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加强医院管理等方面,提出21项具体工作。解决看病难方面,提出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序发展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等。解决看病难方面,提出有序发展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等。
(来源:新华社)
医生医事
1.怀孕医生出诊时
因未给老人让座被责令停诊
近日,一段“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某医师在出诊时未给就诊老人让座”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5月30日,医院官微对该视频做出回应:当事医师 42 岁,是怀孕 33 周的高龄孕妇,当日仍然坚持门诊、手术。该医师怀孕后期,双下肢出现水肿,并逐渐加重,产科医生建议抬高双腿进行缓解。医院表示,事发当日,该院医患纠纷办公室接待视频录制者时,已向其解释当事医师是高龄孕妇,承诺进一步核实事情经过,对方表示理解。医院已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责其停止出诊,休养待产。医院表示,当事医师在患者就诊时,未顾及安排老人就坐,有失妥当,郑重向视频中的老人道歉。
(来源:人民网)
2. 男医生给女患者查体后被投诉
一名女性患者因为发热、咽喉肿痛,去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看病。5月25日在门诊复查的时候,当班的男医生建议患者做喉镜进一步检查。做麻醉喉镜的时候,男医生为患者做了体格检查。正是这体格检查,让患者觉得自己受到了“猥亵”。事后,患者在网络上的爆料材料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在我没有一点点防备的情况下,他在我前面伸手把我的前面衣服直接掀开撩到脖子下面....我右边乳房上的罩杯被掀开一只手伸进去抓住了我的乳房....”,该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涉事医生还没有回应。涉事医院虽发表申明会严肃处理,但事件原委并无详述。因只是患者一人叙述,事实真相可能要调查后再做判断。
(来源:急诊医学资讯)
3. 在线问诊=问了白问?
医生:不能代替看病!
近日,有媒体报道,好大夫在线的一位用户在缴纳450元问诊费、对孩子的病情进行咨询后,北京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回复:“与同龄孩子相比,孩子的行为控制有问题,情绪控制也有问题,如果一直是这样,与同龄孩子差距比较大,控制不了,最好带孩子来看一下专科门诊。” 用户认为,医生没有询问孩子的具体情况,仅回复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不值450元的价格,随即提出退款申请,好大夫在线核实确认后,对该名用户进行了退款处理。
(来源:中国之声)
4. 196次贪腐1600多万元,
"外科一把刀"变"贪腐一毒瘤"
“先后196次非法收受药品回扣,共计1600多万元,系当地有史以来查办犯罪金额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件。”日前,在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志龙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通报会上,这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震惊不已。从业20多年来,孙志龙由于擅长腹腔镜等外科大手术,被誉为“外科一把刀”。但由于对金钱的渴求,孙志龙主动通过报纸等渠道寻找合适的医药公司,一边利用职务便利引进药品,另一边又利用影响力以回扣为诱向医生示意多开此类药品。2019年4月2日,富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孙志龙犯受贿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对孙志龙受贿所得赃款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来源:杭州市纪委监委)
医疗资讯
1. 硝酸甘油单片价格上涨11倍,
药企:因规格更改成本增加
近日,不少患者发现,常备的心绞痛治疗药物「硝酸甘油」涨价幅度较大,一些药店还出现断货。一家硝酸甘油制药公司质量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生产的硝酸甘油是100片装,零售价定为16元。如今换了15片独立新包装,零售价是25.7元,今年100片装的已经不再生产。瓶装规格之所以从100片改为15片,是由于该药需要避光密封,开瓶有80天有效期,否则会影响药效。改成了15片小包装,是为了保证药效并避免浪费。此外,硝酸甘油每片涨价约11倍。公司负责人解释是因为整个包装成本和工时增加,导致药品价格上涨。
(来源:澎湃新闻)
2. 北京2018年抓了1337名医院黄牛
北京市卫健委制定印发了《关于严厉打击「号贩子」改善门诊医疗服务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和实名制挂号就诊,取消医师个人手工加号,强化退号管理,在20多所医院推广人脸识别信息系统,医院保安人员对进入医院内和在医院周边活动的黄牛及时驱离。2018年以来,北京共抓获医院黄牛1342人,治安拘留1337人,刑事拘留5人。卫生部门还配合公安机关打掉一个黑救护势力团伙,破案5起,依法处理12人,侦破非法组织卖血案41起,拘留55人。
(来源:新京报)
3. 2018中国大医院门诊量排行榜
出炉!郑大一附院第一!
从排行榜可以看出,2018年门诊量前十名的大医院均超过了500万人次,其中不少医院门诊量较去年仍有一定幅度的上涨。门诊量前十名的大医院过半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疗中心对省域内的患者虹吸效应仍较为明显。郑大一附院超越广东省中医院,继床位规模之后,在门诊量上再创全国第一。前十名中,北京上海无一家医院上榜,反映了超级医学中心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格局。从数据来看,不少地市级医院门诊量惊人。从门诊量排行榜来看,分级诊疗任重道远。
(来源:看医界)
4. 官方将117人列入“医闹黑名单”
6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将177人列为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失信行为人。该名单信息已经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送给参与联合惩戒各部门,共同落实联合惩戒措施。2月25日,国家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公布了首批严重危害医疗秩序典型案例,除了殴打医生的案例外,还包括倒卖号源等行为,其中193人因严重危害医疗秩序接受联合惩戒 。加上这次公布的177人被列为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失信行为人,今年共有370人上榜“黑名单”。
(来源:医学界)
医学前沿
1. 基因编辑可能导致婴儿预期寿命缩短
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 CCR5-Δ32 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全因死亡率增加21%;与Hardy-Weinberg平衡的显著偏差,也独立地支持CCR5-Δ32突变的有害作用。2018年,为让一对女婴获得对HIV病毒的抵抗力,贺建奎通过胚胎基因编辑改变了她们的CCR5基因,编辑后的基因与天然的CCR5-?32突变不同,这可能在不经意间缩短了女孩们的预期寿命。该研究表明有两个CCR5基因(防止艾滋病感染的基因)缺陷副本的人,比至少有一个基因副本的人,在76岁之前的全因死亡率高出21%。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
(来源:Nature Medicine)
2. 老年性痴呆可能是牙龈炎细菌惹的祸
近日有研究证实:牙龈疾病(牙龈炎)在一个人是否发展为阿尔兹海默病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年来,卑尔根大学临床科学系研究实验室的彼得﹒梅代尔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不同细菌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关联性,最近宣布: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基于DNA的证据,证实引起牙龈炎的细菌可从口腔转移到大脑。这种细菌会产生一种蛋白质,破坏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进而导致记忆力丧失,最终导致阿尔兹海默病。梅代尔建议:刷牙,并使用牙线洁牙。如果一个人患有牙龈炎,并且有阿尔兹海默病家族史,那么就要重视定期看牙医并正确洁牙。
(来源:全球医生组织)
3. 别熬夜了!当你日夜颠倒,
皮肤、肝脏全都知道
Cell最近一期上以背靠背的两篇论文证实,感知昼夜光线变化并调节代谢、行使功能的生物钟实际上遍布全身。当你深夜还盯着电脑屏幕或手机,连你的肝脏、你的皮肤也能检测到你正日夜颠倒。而这些被打乱节律的器官有可能让机体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过去关于昼夜节律的很多研究已表明,睡眠剥夺、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会调整人体生物钟。“现代生活方式很容易打乱人的正常生理节奏,引起抑郁、过敏、早衰、癌症等健康问题。”Sassone-Corsi教授补充到。
(来源:学术经纬)
4. 基因编辑有望成为禽流感“克星”
近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杂志elife上刊登了一篇题为“Species-specific differences in use of ANP32 proteins by influenza A virus”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敲除鸡细胞的一部分DNA,成功防止病毒在细胞中扎根。该研究成果有望从根源上阻止禽流感病毒在体外培养的鸡细胞中传播。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生产出抗禽流感的禽类,但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尝试生产出基因发生变化的鸡。
(来源:医学中文网)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