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炎症性肠病唯一获批生物制剂进入医保惠及患者
一
一
一
IBD疾病负担重,传统药物治疗
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IBD发病率持续增长,已达0.54/10万~ 3.44/10万1。其中,CD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分,是一种穿壁性炎症,接近80%的患者会发展为脓肿、瘘管、狭窄或穿孔等。发病5年内,15%~20%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发病10年内50%的患者需要手术,且术后复发的风险是45%~55%;相较于成人CD,儿童CD病变范围更广泛,进展更迅速,对患者生长发育影响严重,高达56%患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病情控制不佳可导致19%~35%的患儿出现永久性生长损害;UC通常起始于直肠,并逐渐蔓延至整个结肠,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进展为直肠狭窄、肛裂等,与健康人群相比,其发生恶性肿瘤的几率增加了7倍。基于长期病程中并发症发病率、住院率和手术率较高,IBD也被称为“绿色癌症”。
目前中国IBD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药物治疗方案(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作用缓慢,平均起效时间3~6个月,并且有骨髓抑制、肝脏毒性且增加成人淋巴瘤患病风险;糖皮质激素因为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不能用于疾病的长期维持治疗,而且2/3患者会出现激素依赖/抵抗;5-氨基水杨酸治疗CD缺乏有效的临床疗效,每日多次服药、依从性差。
自1999年首个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问世以来,给IBD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诱导和维持治疗IBD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肯定。
二
二
二
IBD治疗,达标是关键,生物制剂
为IBD的达标治疗带来革命性改变
黏膜愈合是被推荐的IBD临床实践中的治疗目标,应用传统治疗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只能改善症状,获得临床缓解,但很难获得黏膜愈合。循证医学提供了很多证据,证明黏膜愈合对IBD治疗的价值和意义,黏膜愈合可以显著降低IBD患者的复发率、住院率和手术率,减少肠道损伤,预防IBD相关结肠癌的发生,从整体上改善IBD的远期结局和预后。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批治疗成人及6岁以上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以及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全球上市21年以及中国上市13年的监测资料均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
三
三
将英夫利西单抗纳入医保将使
更多患者受益
4月17日晚,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修改后的《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应优先选择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品种。优先考虑国家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IB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破坏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疾病、心理和经济负担。传统药物疗效有限,副作用明显,而能实现黏膜愈合的生物制剂,则因其较高的价格,限制了在患者中的广泛使用。因此,对于这一类安全有效,可用于治疗多种重大、慢性疾病的临床必需用药,如果能将其纳入医保,势必能造福更多IBD患者。因此,强烈呼吁炎症性肠病唯一获批生物制剂- 英夫利西单抗进入医保!
携手消化,天天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