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IS首日精彩撷英!国内外大咖“论道”第十届广州国际消化高峰论坛
9月25日,第十届广州国际消化高峰论坛(GIGIS)开幕,论坛秉持“聚焦消化前沿,引领临床实践”的宗旨,邀请以色列、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内外著名专家,聚焦消化系统疾病基础、临床最新研究进展及最新指南进行交流、讨论。本次会议线下+线上相结合,“消化界”全程转播并报道部分精彩学术内容。
开幕式
● 陈旻湖教授
中华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大会主席陈旻湖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表示,十年来GIGIS一直秉承传播消化领域最前言的临床理念与实践的宗旨,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各位消化领域专家学者肩负双重责任,为防控疫情和防治疾病作出贡献。十年来,GIGIS初心不改,希望大家继续在GIGIS平台上,交流学术、碰撞观点,并从中有所启发和获得,在今后的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中获得更多丰硕成果!
● 姚志彬教授
随后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原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原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教授致辞,他称赞本次大会是一次“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学术盛会,并对各位前来广州参加本次论坛的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
本篇章围绕消化系统疾病新挑战、新技术、新理念,由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杨云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令狐恩强教授带来专题报告。
● 沈祖尧教授
沈祖尧教授以“新冠肺炎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为题,系统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与胃肠道(GIT)症状的关系,他介绍了COVID-19感染后炎症反应机制以及引起GIT症状的机制,基于既往研究证据,表明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乙肝感染)在内的合并疾病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结局较差有关,有关其他慢性肝病(如脂肪肝、酒精相关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对COVID-19预后影响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沈教授还探讨了疫情期间,医院消化相关科室制定关于如何避免感染病毒的规范以及如何做好对患者的管理。
● 杨云生教授
杨云生教授分享了“肠道微生态的临床意义”的报告,他就肠道微生态与临床实践的关系进行详细介绍。他强调,肠道微生态是一场新的医学革命,随着研究的推进,发现微生物和大肠癌、胃癌、脂肪肝、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胃内菌群呈现多样性,因此研究肠道微生态应该聚焦在具体的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以及预防疾病上。接着,他分享了肠道微生态与IBS发病机制和新疗法的研究发现。最后,杨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应用菌群移植(FMT)治疗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功能性腹泻等疾病的临床经验。
● 唐承薇教授
唐承薇教授在“急性胰腺炎不同临床走向的处理”的报告中,综述了急性胰腺炎(AP )的不同临床结局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不同临床结局下处理方式的对比,强调不同于以往“禁食、抑制胰液分泌,让胰腺休息”的处理方式,目前提倡的AP处理方式为“分类、液体治疗以及肠内营养”。最后唐教授认为,基于我国国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AP可以达到很好控制炎症的效果,基于中国临床实践,建议使用原则为“早期、静脉滴注转皮下、降阶梯”;另一方面,她提醒临床医生关注环氧合酶-2抑制剂治疗AP的机制与疗效,转变治疗理念,希望及时拦截轻度急性胰腺炎向重度发展,提升AP救治水平。
● 令狐恩强教授
令狐恩强教授带来“贲门疾病超级微创手术 ”的报告,对以保护器官为主的超级微创手术模式的意义、贲门疾病超级微创手术经验进行总结。他指出,前沿理念认为,在保留组织解剖结构完整和保证器官功能的基础和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切除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称之为“超级微创”,这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贲门疾病超级微创手术可以治疗贲门癌、黏膜下肿瘤、贲门失弛缓、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通过Stretta射频治疗对PPIs(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反应但不能耐受长期用药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可有效改善反流症状,疗效可持续较长时间,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Stretta可能是最为经济的GERD内镜下治疗方式,应考虑将Stretta技术作为GERD传统治疗方式的可行补充方案或替代方案。最后,令狐恩强教授分享了其首创的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等技术。
本文根据专家报告综合整理
更多会议精彩内容请看本次论坛直播回放
(http://mudu.tv/watch/7703435)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