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绍基院士青年时代即有志于临床内科,之后选择当时在国内新兴的、基础比较薄弱的消化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一直坚韧不拔地进行钻研。在血吸虫病侏儒症、锑剂中毒所致阿-斯综合征、大剂量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江绍基教授与黄铭新、潘孺荪教授一起主编了《血吸虫与血吸虫病》,这是我国应用自己的资料编撰的第一部有关血吸虫病的专著。江院士率先将谷草转氨酶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肝外表现;与科内同仁首次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恶性贫血;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振华副教授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幽门螺杆菌。
陈旻湖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在1978年11月,江绍基院士同张孝骞、郑芝田、陈敏童教授等著名的消化病学家在杭州讨论成立中华消化病学分会,2年以后,中华消化病学分会正式成立。消化病学的发展离不开各位老前辈的高瞻远瞩”。同时,江绍基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临床肝脏病学》和《临床胃肠病学》;他创办并兼任《中华消化杂志》总编辑,并担任《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主编。当然,江绍基院士对我国消化事业的贡献远不止此,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消化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