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成立,

2022-07-24 01: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成立,仁济医院承前启后推动消化事业大发展


2019年5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召开“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仪式暨纪念江绍基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两百多人的会场,既有众多消化界的老前辈,又有目前医学及消化领域的最知名的学者和专家,可谓是星光熠熠。


会场概况


会议由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郭莲主持,首先由江绍基院士的博士生、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介绍和汇报江院士的生平业绩。之后,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致欢迎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胃肠病学会主席樊代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强教授,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教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蔡威等先后致辞。

房静远教授致辞

李卫平院长致欢迎词

陈旻湖教授致辞

樊代明院士致辞

陈国强院士致辞

徐建光校长致辞

王兴鹏主任致辞

蔡威副主任致辞

致辞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秦净等领导共同为“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揭牌。该基金是仁济医院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于江绍基院士诞辰百年之际发起设立的。旨在发挥仁济医院消化学科的优势,积极资助各层次消化科中青年医生从事医教研工作,培养中青年医生的临床和学术能力,提高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惠泽更多百姓。

各位专家和领导出席基金会揭牌仪式

在揭牌仪式结束之后,老专家代表曾民德教授讲述了他所了解的江绍基院士事迹。令记者惊讶的是,目前还处于比较新颖的“肠肝轴”和“下丘脑-垂体-肝轴”概念,在30年前江院士就已经提出了。同时他高瞻远瞩地预见代谢性肝病将是未来肝病领域的主流。此外,江院士的长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前任消化科主任江石湖教授,以及江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前任消化科主任吴云林教授作为家属和学生代表发言,他们的发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位真诚、宽容、勤奋、有远见的长者和师者。之后,仁济医院消化科在读博士生周澄蓓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老专家代表

曾民德教授发言

江院士长子

江石湖教授发言

江院士第一位博士

生吴云林教授发言

周澄蓓

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在随后的研讨会上,樊代明院士作了《医学文化重塑》的演讲,强调需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学、科研伦理与人文关怀,重视临床和科学研究向正确方向发展。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介绍了胰腺炎的内镜诊治进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魏来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云生教授和令狐恩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延青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承薇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丽雅教授等都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非常新颖前沿。最后,仁济医院消化科的戈之铮教授、马雄教授以及陈萦晅教授分别介绍了仁济医院在内镜、肝病以及胃肠病学科的进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金震东教授作报告

杨云生教授作报告

李延青教授作报告

周丽雅教授作报告

吴开春教授作报告

令狐恩强教授作报告

魏来教授作报告

唐承薇教授作报告

李鹏教授作报告

戈之铮教授作报告

马雄教授作报告

陈萦晅教授作报告


点评专家


听了这么多的报告,记者深有感触,不仅佩服江院士以德树人的高尚品德、甘为人梯的师者风范,同时也佩服他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以及为中国消化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回首过往,以江院士为代表的仁济消化为中国的消化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绍基院士青年时代即有志于临床内科,之后选择当时在国内新兴的、基础比较薄弱的消化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一直坚韧不拔地进行钻研。在血吸虫病侏儒症、锑剂中毒所致阿-斯综合征、大剂量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江绍基教授与黄铭新、潘孺荪教授一起主编了《血吸虫与血吸虫病》,这是我国应用自己的资料编撰的第一部有关血吸虫病的专著。江院士率先将谷草转氨酶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肝外表现;与科内同仁首次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恶性贫血;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振华副教授在国内首次培养成功幽门螺杆菌。


陈旻湖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在1978年11月,江绍基院士同张孝骞、郑芝田、陈敏童教授等著名的消化病学家在杭州讨论成立中华消化病学分会,2年以后,中华消化病学分会正式成立。消化病学的发展离不开各位老前辈的高瞻远瞩”。同时,江绍基教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临床肝脏病学》和《临床胃肠病学》;他创办并兼任《中华消化杂志》总编辑,并担任《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主编。当然,江绍基院士对我国消化事业的贡献远不止此,他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消化疾病研究。

立足当下,以房静远教授为代表的仁济消化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现任仁济消化带头人房静远教授是江绍基院士的最后一位博士生。近年来,在房静远教授的带领下,仁济消化在消化道肿瘤及其癌前病变、Hp及其相关疾病、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病)、不明原因肠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和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研究以及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以来,承担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外的国家科研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3项,包括我国消化内科唯一推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以通讯作者(同时为第1作者)及其单位发表SCI论文超过400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分的有32篇包括The?Lancet?Oncology、Cell、Gastroenterology、Gut等。


仁济消化目前有68位医生,东西医院加起来总共166张床位。2018年仁济消化科的门诊量达到了57万,居于全国消化科室第一位。近5年来,仁济消化已培养了53名硕士生和58名博士生,获得了各种优秀论文奖项。特别值得让仁济消化自豪的是,几十年来,仁济医院消化科培养了大批中国消化领域的领军人才,被誉为是上海市消化人才的“黄埔军校”,临床培训及学术影响力覆盖全国。


上海仁济医院学生大合影,这里面既有知名专家,又有青年医生和在读研究生,让我们看到了仁济医院消化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散发的勃勃生机。


会议中有一幕令记者印象深刻,坐在第二排有一位老专家,从会议开始一直坚持到会议结束,期间一直在和旁边的专家交流、做笔记,这种好学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正如陈国强院士所说的:“一流医学院如果没有一批像江院士这样德高望重,不为名、不为利,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一流医学院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缅怀江老,更重要的还是在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老一辈先生的优良品德。一流医学院建设不是单纯依靠资源聚集以及SCI论文发表的数量,而是真正需要在资源聚集、SCI论文发表与临床实践三者齐头并进中,来培养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优秀医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希望此次“江绍基院士消化病教育发展基金”的成立,能够发挥消化学科的优势,帮助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医生成长,也希望所有消化人能继承江绍基院士等老一辈学者的衣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造属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消化事业大发展。


投稿邮箱:DDP@high-med.com


携手消化,天天干货!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