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结直肠息肉的切除技术——冷切除

2022-08-06 03: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结直肠息肉的切除技术——冷切除


摘要

目前,多种无需高频电的冷切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其中包括冷活检钳钳除术,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冷黏膜切除术等,本文对各项冷切除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术后相关组织学改变和技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已有研究显示,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结直肠息肉,90%为直径<10 mm的小息肉,在这些小息肉当中,90%为≤5 mm微小息肉,另外10%是6~9 mm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是结直肠息肉重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其相关死亡风险。但高频电息肉切除可能发生热相关并发症如出血、穿孔以及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等。近年来,多种无需高频电的冷切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本文就其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一、冷活检钳钳除术

一、(cold biopsy forceps,CBF)


CBF是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十分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一项包括52例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使用CBF钳除息肉,之后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切除钳除后创面及周边1~2 mm正常黏膜,用于评估CBF疗效,结果发现仅有39%的息肉被完全钳除。Lee等报道使用CBF钳除58个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之后在钳除后创面边缘及基底部多块活检以评估CBF疗效,结果只有75.9%的微小息肉被完全钳除。Liu等回顾性研究也显示与其他切除方法比较,CBF的息肉不完全切除率更高(27%比9%)。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首次钳夹后出血掩盖钳除的创面,进而增加随后钳夹的困难以及息肉残留的风险。为提高CBF疗效,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评估了大开口活检钳治疗微小息肉,结果发现一次钳夹的钳除率在直径1 mm、2 mm、3 mm、4 mm、5 mm息肉分别为100%、100%、96%,88%、70%。然而,Raad等荟萃分析报道与常规活检钳比较,尽管使用大开口活检钳的息肉不完全切除率较低,但并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此外,还有学者改良治疗方法,在息肉局部黏膜下注射液体抬举后再行CBF,或在CBF中辅助使用靛胭脂染色或窄带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结果均显示有助于提高微小息肉特别是≤3 mm息肉的完全切除率,但相应的内镜治疗时间延长也是其不足之处。


二、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

二、(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


1.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


CSP是一种利用圈套器直接冷切除息肉的方法,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微小息肉的治疗。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CSP与CBF治疗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的疗效,在息肉切除后创面边缘及基底部多块活检,用于评估组织学完全切除率,结果发现CSP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CBF (93.2%比75.9%),切除时间也更短(14.3 s比22.0 s),多变量分析显示应用CBF和息肉直径≥4 mm是组织学不完全切除的独立预测因素,建议4~5 mm微小息肉应首先考虑CSP。Park等的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性研究,比较CBF辅助窄带光成像与CSP治疗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结果显示总体上CBF辅助窄带光成像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不劣于CSP(90.5%比93%),其中在≤3 mm的息肉中前者也不劣于后者(95.8%比92.6%),但在>3 mm的息肉中CBF辅助窄带光成像则劣于CSP (86.8%比93.4%),认为CBF可能不宜用于4~5 mm微小息肉。Komeda等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CSP与热活检钳钳除术(hot biopsy forceps,HBF)治疗3~5 mm结直肠微小息肉,结果发现CSP的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HBF(80.4%比47.4%),同时,CSP也避免了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文献推荐结直肠微小息肉(≤5 mm)首选CSP,仅在部分技术上CSP切除较困难或不可行的≤3 mm息肉可考虑CBF


2.结直肠小息肉(6~9 mm):


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报道CSP组5~7 mm结直肠腺瘤息肉的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CBF组(93.8%比70.3%),荟萃分析进一步证实CSP切除结直肠小息肉(≤7 mm)明显优于CBF,故而不推荐CBF用于结直肠小息肉(6~9 mm)。来自日本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报道使用CSP切除307个结直肠腺瘤息肉(<10 mm),之后EMR切除创面及周边1~3 mm正常黏膜以评估CSP疗效,结果发现CSP的不完全切除率仅为3.9%。回顾性研究也证实CSP无延迟出血及穿孔并发症,需内镜干预的术中出血仅为3.4%,且易于处理,是结直肠小息肉(<10 mm)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比较CSP与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10 mm),有报道两者完全切除率相似,也有报道HSP的完全切除率优于CSP,结果不相一致。分析其原因上述文献均是基于CSP切除后标本判断是否为完全切除,已有多篇文献报道23%~67.1%的CSP术后标本侧切缘不清楚,进而影响标本的组织学评估,这可能与CSP标本的切缘缺乏热凝标记,以及通过内镜活检通道吸引回收标本引起标本组织损伤有关。Maruoka等报道CSP切除111个<9 mm结直肠腺瘤息肉,基于CSP切除后标本判断R0切除率只有32.4%,但3周后内镜随访发现仅0.98%有组织学腺瘤残留,进一步证实仅以CSP切除后标本评估是否为完全切除可能并不恰当。近期Kawamura等实施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非劣性研究,比较了CSP与HSP切除4~9 mm结直肠无蒂腺瘤息肉,在切除后创面边缘多块活检取材以评估CSP及HSP疗效,结果发现CSP与HSP的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8.2%与97.4%,显示CSP并不劣于HSP。此外,研究报道CSP治疗所需时间明显少于HSP,组织学显示黏膜下层血管损伤CSP明显少于HSP,延迟出血率也低于HSP。因此,文献建议CSP可作为6~9 m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常规治疗手段


3.结直肠无蒂息肉(≥10 mm):


动物实验显示CSP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直径达12 mm的结直肠平坦性息肉切除。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报道使用分片CSP成功切除43个10~19 mm结直肠平坦性病灶,无延迟出血及穿孔发生。Schett等报道应用CSP切除1233个结直肠息肉(4~15 mm),其中88个为>9 mm息肉(25%的>9 mm息肉为有蒂息肉),总体成功切除率为99.4%,需内镜处理的术中即刻出血率为0.49%,与≤9 mm的息肉相比较,即刻出血更多见于>9 mm的患者(0.27%比4.5%),无延迟出血发生。Tate等报道使用分片CSP成功切除41个10~35 mm无异型增生的结直肠无蒂锯齿状息肉,无穿孔及明显的术中出血,术后2周无延迟出血及息肉切除术后相关症状,中位随访6个月无息肉复发。尽管目前有限的资料显示分片CSP切除≥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内镜切除术后出血与穿孔的风险随息肉直径增大而增加,而且在≥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中尚缺乏CSP与HSP或常规EMR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资料,可兹佐证的文献也少,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冷EMR


不同于常规EMR,冷EMR是在黏膜下注射液体抬举病灶后,冷圈套器切除病灶。冷切除是利用圈套器机械切割组织,套取的组织越多切割的阻力越大。冷EMR在黏膜下注射液体可扩展黏膜下层空间,降低黏膜下层组织密度,有助于减轻机械切割的阻力,有效地用于≥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切除。Muniraj等报道分片冷EMR切除30个≥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无延迟出血及穿孔,其中27例内镜随访6个月显示80%完全切除。Piraka等回顾性报道94个12~6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均采用分片冷EMR切除,其中72个息肉平均内镜随访160.5 d,仅9.7%有残留。Tutticci等前瞻性研究报道分片冷EMR切除163个10~40 mm无细胞异型增生的结直肠无蒂锯齿状息肉,在息肉切除后的创面边缘多块活检以评估冷EMR疗效,结果显示1.2%(2/163)有残留,无延迟出血及穿孔发生。上述研究初步显示冷EMR是≥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期有学者报道CSP切除6~9 mm结直肠腺瘤息肉的不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常规EMR(8.5%比1.5%)。冷EMR是否有助于提高CSP的疗效?Papastergiou等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性研究,比较了冷EMR与常规EMR治疗6~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在切除后创面边缘及底部多块活检取材以评估其疗效,结果发现两者总体组织学完全切除率相似(92.8%比96.3%),需内镜处理的术中即刻出血亦无明显差异(3.6%比1.2%),无延迟出血及穿孔,显示冷EMR并不劣于常规EMR。但是这一结论是否也同样适用于>10 mm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目前尚缺乏相关资料,仍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四、冷切除术后相关组织学改变


CSP切除息肉后,有时在其切除后创面中可见一突出组织物(cold snare defect protrusions,CSDPs)。Tutticci等前瞻性研究报道了≤10 mm(平均5.5 mm)结直肠息肉CSP后CSDPs发生情况,结果发现14%的术后创面有CSDPs,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息肉大小(≥6 mm)与CSDPs明显相关,CSDPs的活检组织学显示94%存在黏膜下组织,80%存在黏膜肌层,但无残留息肉组织,作者认为有CSDPs者其黏膜层可能切除不完全。Tate等报道分片CSP切除10~35 mm(平均15 mm)结直肠SSPs,22%的术后创面存在CSDPs。Papastergiou等报道冷EMR切除6~10 mm(平均8.2 mm)结直肠无蒂息肉,发现48.2%有CSDPs,6~7 mm与8~10 mm息肉CSDPs的发生率分别为46.7%和49.1%;CSDPs的活检组织学显示87.5%存在黏膜下组织,37.5%存在黏膜肌层。该研究中CSDPs存在黏膜肌层的比例明显低于Tutticci等报道,同时,CSDPs发生率相差也较大。其原因目前暂不清楚,是否与切除方式不同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近期,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CSP与HSP切除≤10 mm直肠及乙状结肠息肉后创面宽度与深度,结果发现CSP与HSP术后即刻创面的平均直径分别为7.5 mm与5.1 mm,但1 d后再次测量,CSP创面直径较前减少了25%,而HSP的创面直径则增加了29%,CSP与HSP术后标本包含有黏膜肌层的比例相似(92%比96%),但包含有黏膜下组织的比例CSP则明显低于HSP(24%比81%),提示CSP切除后创面更大,但术后愈合更快,尽管CSP切除的深度较浅,但绝大多数标本包含黏膜肌层,有足够的切除宽度和深度以保证完全切除,可以用于≤10 mm并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结直肠息肉,但不适用有黏膜下浸润的结直肠癌。Hirose等回顾性分析了CSP切除的2~14 mm结直肠息肉术后标本,组织学结果显示27.8%的CSP术后标本无黏膜肌层,标本是否包含有黏膜肌层与病灶的形态以及大小无关,由于无法预测在CSP中是否切除了黏膜肌层,作者建议CSP应仅限用于良性病灶的切除,另外,由于无蒂锯齿状息肉的不规则腺体正位于黏膜肌层的上方,如使用CSP切除则应注意密切随访。Ito等分析了CSP与常规EMR切除的≤9 mm结直肠息肉术后标本,评估其切除深度与层次,结果发现在完全切除的标本当中,CSP与常规EMR比较,切除层次达到黏膜下层分别占9%与92%,从黏膜肌层开始计算中位切除深度分别为76 μm与338 μm,多因素分析显示CSP是垂直切缘无法评估/阳性的危险因素,CSP切除标本中无蒂锯齿状息肉也是垂直切缘无法评估/阳性的危险因素,提出CSP可能并不适合用于无蒂锯齿状息肉与结直肠癌。有文献报道冷EMR术后创面底部活检接近90%为黏膜下组织,但该文献缺乏具体的组织学深度描述。冷EMR是否较CSP有助于增加切除的深度,改善疗效,还有待于今后资料的进一步证实。


五、冷切除技术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冷圈套器切除是不同于热切除的一项治疗技术。热切除在套取息肉收紧圈套器后,多稍牵拉抬离肠壁,以防止深层组织的高频电热损伤。而冷圈套器切除则是推送圈套器轻压肠壁,套取息肉及周边1~3 mm正常黏膜组织,不抬离肠壁继续收缩圈套器,机械切除套取的组织。实际临床操作中随着息肉增大,在收紧冷圈套器时,息肉下方的黏膜下组织可集聚成团阻碍圈套器的继续切割。此时,文献建议可继续维持收紧圈套器10~15 s,保持充气状态并避免吸引,同时注意取直内镜与助手之间的圈套器鞘管以利于力的传导;术者可在活检通道中轻柔来回推动圈套器鞘管,如无效,可部分张开圈套器(约1/3,避免全部张开),同时略将息肉抬离肠壁,以释放被套取的黏膜下组织,之后再次收紧圈套器一般多可切除病灶。如再无效,则完全张开圈套器并释放息肉,使用分片CSP进行切除,或尝试黏膜下注射液体抬举后冷EMR切除。一般不主张换用热切除,这是由于此时冷圈套器已经套取切开周边正常黏膜,并使息肉下方黏膜下组织集聚成团,换用热切除有可能增加深层组织热损伤,导致延迟出血及穿孔可能。有研究报道<10 mm结直肠息肉CSP的整块切除率显著高于≥10 mm息肉,故建议整块CSP切除的息肉大小以不超过10 mm为宜,以避免增加切除的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冷切除术后息肉回收失败率为4%~14%,多见于≤5 mm的微小息肉。由于微小息肉呈现非常低的癌症风险(0~0.6%),尽管息肉的丢失可能影响术后的组织学评估,但目前高清白光内镜、窄带光成像及电子放大内镜的应用,使得内镜对于微小腺瘤息肉的阴性预测值已超过90%,在此基础上微小息肉可以考虑"切除与丢弃"策略,因此,冷切除术前仔细的内镜检查评估尤为必要。此外,术后应注意反复冲创面,仔细观察创面边缘,以防息肉组织残留。


目前临床上冷切除所用圈套器型号不一,多为常规用于热切除的圈套器。对于<10 mm的结直肠息肉,小开幅圈套器(13 mm)冷切除的完全切除率明显优于大开幅圈套器(27 mm)。现今一种新型专用冷圈套器(Exacto cold snare)已用于临床,其圈套导丝较常规圈套器细,直径仅为0.3 mm,形状为菱形,开幅为9 mm。对于<10 mm的结直肠息肉,使用专用冷圈套器行CSP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优于常规圈套器,但该型专用冷圈套器不能通高频电行热切除也是其不足之处。对于≥10 mm结直肠息肉的圈套器选择尚不一致,单独使用专用冷圈套器,或常规圈套器,或在专用冷圈套器基础上联合其他类型常规圈套器,圈套器开幅一般≤15 mm。目前在≥10 mm结直肠息肉中尚缺乏专用冷圈套器与其他常规圈套器相比较的资料,还有待于今后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总之,CSP是结直肠微小息肉及小息肉(<10 mm)十分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也避免了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分片CSP与冷EMR为≥1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切除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手段,但目前尚缺乏与HSP或常规EMR相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资料,现在即加以定论还为时尚早。同时,也期待将来有更多的冷切除术后相关组织学研究,清晰阐明其优势及适应证,以便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杨勤钰, 祝荫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转自:消化科空间


投稿邮箱:DDP@high-med.com


关注消化,“肠”想“胃”来!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