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干货 | 2018全球最受关注的IBD TOP10论文回顾

2022-12-21 02: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干货 | 2018全球最受关注的IBD TOP10论文回顾


虽然2018年已经远去,但小编依然怀念那个什么都没有改变,却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的2018。新年伊始,有拖延症的小编终于完成了2018年IBD论文回顾,根据论文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h指数、关注度等指标综合评选出了10篇全球IBD领域最受欢迎的论文,以飨读者,也同永远回不去的8102告个别!


TOP10


益生菌是缓解炎症性肠病的良好选择: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

Probiotics are a good choice in remiss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 meta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期刊:Journal of Cell Physiology  IF:3.923


发表时间:2018年3月


作者:Ganji-Arjenaki M, Rafieian-Kopaei M


机构:伊朗沙雷科德医学大学医学植物研究中心


简介:肠道细菌和细菌代谢途径的改变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然而,益生菌在缓解IBD患者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该研究旨在特异性评估益生菌对于各种类型的IBD患者的临床反应效果,同时评估了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在不同条件下的效果以及研究质量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的影响。通过在MEDLINE Web of Science和Google中搜索来收集RCT数据。对9项试验的分析显示,益生菌对克罗恩病(CD)没有显著影响(P = 0.07),但对IBD患儿进行的3项试验分析显示有显著优势(P <0.01)。18项试验的分析显示,益生菌对于不同条件下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都具有显著效果(P = 0.007)。在患有IBD的儿童中,显示益生菌对IBD有益。看着是不是很有意思,有时间可以看看文章哦!

 

TOP9


对比增强超声和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在评估克罗恩病跨壁活性和纤维化中的有效性

Validity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Enter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Transmural Activity and Fibrosis in Crohn's Disease

期刊:JOURNAL OF CROHNS & COLITIS  IF:6.637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作者:Wilkens R1, Hagemann-Madsen RH, Peters DA等


机构:丹麦锡克堡地区医院创新患者路径大学研究诊所等


简介:小肠壁厚度的增加与克罗恩病(CD)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相关,而灌注评估有望成为区分这两种情况的标志物。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相对肠壁灌注测量值是否与CD中炎症或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评分相关。研究者对小肠CD择期手术前的25例患者进行了分析。未增强超声(US)和MR肠道成像(MRE)用于描述肠壁厚度。对比增强超声(CEUS)和动态对比增强的MRE(DCE-MRE)评估灌注。组织病理学用作金标准。结果显示用US评估肠壁厚度是小肠CD中炎症反应的有效标志物。然而,US或MRE的相对对比度增强不能区分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TOP8


ACG临床指南:成人克罗恩病的治疗

ACG Clinical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 in Adults

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IF:10.231


发表时间:2018年4月


作者:Lichtenstein GR, Loftus EV等


机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曼医学院等


简介:随着克罗恩病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也在发生变化,该指南代表了美国胃肠病学会的官方实践建议,是在实践参数委员会的主持下制定的,为克罗恩病成年患者的诊治提供了依据。为了评估证据的水平和建议的强度,指南制定使用了GRADE系统。指南主要针对成人克罗恩病的诊断、内镜检查、疾病管理、药物治疗等内容提出60条指导建议,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TOP7


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新疗法:我们可以从它们在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中学到什么?

Novel therapies for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ir u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pondyloarthriti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soriasis, Crohn's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期刊: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IF:12.35


发表时间:2018年2月


作者:Kenneth F Baker, John D Isaacs;


机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细胞医学研究所等;


简介:得益于生物技术和疾病知识的发展,我们在研究免疫和炎症反应特定靶标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篇综述探讨了治疗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的新方法和对病理学的新见解。文中回顾了靶向Th17的新型生物制剂,包括靶向针对IL-17、IL-17R、IL-12 / 23p40和 IL-23p19的治疗。同时还概述了对I型和II型干扰素有效的生物制剂,讨论了干扰淋巴细胞募集中涉及的细胞黏附过程的新兴策略,总结了Janus激酶(JAK)抑制剂在治疗IMIDs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讨论了靶向B细胞的新生物制剂以及用于调节性T细胞调节的新策略的开发,最后又探讨了最近的生物技术进展。如此全面的介绍,你值得拥有!


TOP6


LRRK2基因功能变体赋予克罗恩病和帕金森病共同的风险因素

Functional variants in the LRRK2 gene confer shared effects on risk for Crohn'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F:16.71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作者:Hui KY, Fernandez-Hernandez H, Hu J, Schaffner A等


机构: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


简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它在德裔犹太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研究人员对德裔犹太人群中的2066例CD患者和3633名健康志愿者的外显子组进行了测序,并且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LRKK2基因上的两种突变与CD患病风险相关。有趣的是,过去的研究表明LRKK2基因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患病风险相关。这项研究发现的两种基因突变中一种(N208D)会增加CD风险,而另一种(N551K)则会降低CD风险。在总计24570例CD患者,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对LRKK2基因位点上其他变异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因变异对CD和PD风险的影响是相似的。例如激发LRKK2活性的基因变异都会增加CD和PD的患病风险,而对LRKK2活性没有影响或降低其活性的基因突变会降低CD和PD的患病风险。这一发现可能对进一步了解CD和PD的疾病机制和疗法开发有重要影响。

 

TOP5


真实世界中色素内窥镜用于长期IBD的瘤变监测和特征描述

Real-life chromoendoscopy for neoplasia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in long-standing IBD

期刊:GUT IF:17.016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作者:Carballal S, Maisterra S, López-Serrano A, Gimeno-García AZ等


机构: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消化内科等


简介:在临床试验之外,色素内窥镜(CE)对长期IBD监测的有效性仍存争议。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CE在实际肿瘤检测和特征描述方面的有效性。研究将2012年6月到2014年确诊的IBD患者纳入多中心队列研究。350例患者中(女性47%,平均病程17年),检测出94个(15.7%)发育不良(1例癌,5例高度不典型增生,88例低度不典型增生)和503个(84.3%)非发育不良病变。标准清晰度(41.5%)或高清晰度(58.5%)进行结肠镜检查。白光发育不良率为40/94(CE增加57.4%)。在标准清晰度和高清晰度之间,CE增量检测发育不良率相似(51.5% vs. 52.3%,P = 0.30)。专家和非专家的发育异常检出率相当(18.5% vs. 13.1%,P = 0.20)。CE检测肿瘤的检出率不受医疗机构技术和经验的影响。特别是在专业人士手中,CE光学诊断在体内对排除发育异常的准确性很高。

 

TOP4


IBD的环境触发因素:回顾进展与证据

Environmental triggers in IBD: a review of progress and evidence

期刊: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IF:17.324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作者:Ashwin N. Ananthakrishnan, Charles N. Bernstein, Dimitrios Iliopoulos, 等


机构: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等

 

简介:目前研究发现,许多环境因素都与IBD的疾病进展有关。其中,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或失衡、空气污染、高海拔相关的缺氧、出生、母乳喂养、接触抗生素等都是引发IBD的已知或潜在的环境危险因素。但是如何将环境因素与IBD的发病机制联系起来,是目前最关键的问题,而系统生物学逐渐被认为是揭开导致IBD分子改变的战略工具。文中提出,未来应采用多学科大数据方法,整合临床参数、环境因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功能和微生物结构等多层数据进行研究。本综述描述了环境因素与IBD相关的概念、证据、进展和方向,想知道是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IBD的发生,这篇综述会给你答案!

 

TOP3


小儿炎症性肠病患者肠上皮细胞DNA甲基化和转录模式可鉴别疾病亚型和结果相关性

DNA Methylation and Transcription Patterns i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Differentiate Disease Subtypes and Associate With Outcome

期刊:GASTROENTEROLOGY  IF:20.733


发表时间:2018年2月


作者:Howell KJ, Kraiczy J, Nayak KM, Gasparetto M, Ross A等


机构:英国剑桥大学儿科系等


简介:为了解IBD的致病机制,该实验分析了新诊断为炎症性肠病(IBD)的儿童患者的原代肠上皮细胞(IEC)的DNA甲基化模式和转录组。通过收集的黏膜活检组织和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三组:43例CD患者、23例UC患者和30例对照组(无IBD)。通过对一部分患者的活组织检查,纯化IEC,并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和基因表达谱,分离相邻的微生物群并通过16S基因测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对照组,IBD患儿的IEC甲基化和转录谱呈现肠段特异性差异,其中只有CD患者末端回肠上皮中IEC的DNA甲基化和转录模式发生了变化。另外,相比于对照组,CD患者和UC患者结肠上皮中DNA甲基化和转录模式发生了变化,且IBD患者IEC中DNA甲基化的变化随时间稳定发生并且部分保留在离体类器官培养物中。这些数据表明IEC在IBD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变化,并可能参与发病机制。进一步分析IBD患者的原发性IEC可以提高我们对疾病进展和发生中各种差异的理解。


TOP2


Mongersen(GED-0301)对活动性克罗恩病患者内镜和临床结果的影响。

Effects of Mongersen (GED-0301) on Endoscop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Crohn's Disease.

期刊:GASTROENTEROLOGY  IF:20.733


发表时间:2018年1月


作者Feagan BG, Sands BE, Rossiter G, Li X等


机构:加拿大西方大学罗伯特临床试验中心等


简介:GED-0301是与Smad7 mRNA转录互补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Smad7是TGFβ的负调控因子,在活动性克罗恩病(CD)患者的肠黏膜中有所增加。该研究设置了三个实验组,分别接受口服GED-0301(160 mg /d)治疗4、8和12周,并将63例CD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组中。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GED-0301对内镜下CD治疗的影响,以及对临床活动的影响。在第12周时,37%的参与者观察到内镜检查结果有所改善。同时,接受GED-0301治疗的患者中,32%(4周)、35%(8周)和48%(12周)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CD活动指数得分<150),这些发现表明GED-0301对于活动性CD的治疗有益。


TOP1


饮食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小鼠的肠道通透性和结肠炎严重程度

Interactions Between Diet and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lter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nd Colitis Severity in Mice

期刊:Gastroenterology  IF:20.733


发表时间:2018年3月


作者:Llewellyn SR, Britton GJ, Contijoch EJ, Vennaro OH


机构: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等


简介:目前尚不清楚饮食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黏膜炎症或炎症性肠病的发展。该研究通过给SPF或GF小鼠喂食40多种特定饮食,探究膳食成分、营养物质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量化了膳食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群对肠道健康和结肠炎发展的个体和协同效应。给予C56BL / 6J SPF和GF小鼠含有不同浓度和来源的蛋白质、脂肪、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的定制饮食。1周后,给予两种小鼠葡聚糖硫酸钠(DSS)以诱导结肠炎。结果发现,粪便微生物群随饮食而变化;饮食中蛋白质和纤维的含量对结肠炎的发展影响最强。在测试的9种纤维来源中,车前子、果胶和纤维素纤维降低了SPF小鼠结肠炎的严重程度,而甲基纤维素使其严重程度增加。膳食中蛋白质的提高使得SPF小鼠中粪便微生物群的密度和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增加,但是在GF小鼠或给予抗生素处理的小鼠则没有此现象。在分析不同饮食成分和肠道微生物群对小鼠的影响时,无论小鼠有或没有DSS诱导的结肠炎, 复杂的营养物质混合都能影响肠道通透性、肠道微生物密度和肠道炎症的发展。


关注消化,“肠”想“胃”来!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