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瘤 OR 胃间质瘤?要看这三点
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引 言
病 例
患者女33岁,于去年7月做了胃黏膜剥离术(ESD),术后病理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如附图。
Q
患者这种情况到底属于胃平滑肌瘤还是间质瘤?是否需要吃药?还能不能生孩子呢?
解 析
通过详细阅读患者的病史资料,可以确定是胃平滑肌瘤,而且可以肯定是良性肿瘤。
该患者的胃部肿瘤主要需要区别到底是胃间质瘤还是胃平滑肌瘤,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
01
组织学上——普通光镜下看细胞
胃肠道间质瘤细胞分为三大类:梭形细胞型( 70%) 、上皮样细胞型( 20%)、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 10%) 。
平滑肌瘤示:分化好的梭形细胞交错成束。
患者病理示梭形间叶源性肿瘤。但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都属于间叶源性肿瘤,两者都可在光镜下表现梭形细胞,因此普通光镜下难以区分,必须做免疫组化测定。
患者病理核分裂0~1个/10HPF,就是十倍高倍镜下细胞核分裂很低,不支持恶性。
02
从免疫组化来看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可以用来明确是胃肠道间质瘤还是平滑肌瘤。
Vim,所有间质细胞都有表达,是所有正常间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因此,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瘤都是阳性的。
S100,神经组织来源标志物。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瘤都是阴性的。
CD34,间叶组织来源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用于血管源性肿瘤诊断,胃间质瘤可以阳性。
CD117、DOG1 ,间叶组织来源标志物,胃肠道间质瘤阳性表达。
Des,间叶组织来源标志物,用于平滑肌、骨骼肌细胞、肌上皮细胞肿瘤诊断,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SMA,间叶组织来源标志物,用于平滑肌来源肿瘤诊断。
Ki-67,是细胞增殖标志指数,数值越高,肿瘤增殖越快,转移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P53,是抑癌基因,突变型P53能被免疫组化测定,P53突变后丧失了启动细胞凋亡的能力。P53突变表达越高,细胞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 阳性率为94% ~ 98%,DOG1 阳性率为94% ~96%,其中CD117 与DOG1 具有高度一致性。多数梭形细胞的胃肠道间质瘤,特别是胃间质瘤表达CD34,在常规工作中,推荐联合采用上述3项标志物。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CD117阳性表达率很高,因此可作为胃肠道间质瘤与消化道中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等的鉴别依据。
胃肠道间质瘤大多CD117和CD34弥漫性阳性表达,但SMA不表达或为局灶性表达;而平滑肌瘤或肉瘤CD117和CD34阴性表达,SMA弥漫性阳性表达。
患者免疫组化测定,Vim+、S100-,提示患者的胃部肿瘤属于胃肠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P53-、Ki-67只1%+很低,不支持恶性肿瘤。
患者CD117、DOG1 、CD34都是+,支持胃肠道间质瘤,但又都是灶性+,就是表达很低,不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而患者Des、SMA都是+,支持平滑肌。因此,从免疫组化检查来看,患者胃肿瘤很可能是胃平滑肌瘤,但难以完全排除胃间质瘤,需要进一步做基因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03
胃间质瘤基因测定
胃间质瘤中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变是普遍存在的(80%),c-kit基因可发生多个位点突变。c-kit原癌基因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发细胞无序的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是胃间质瘤发病机理的关键,与胃间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另外,不显示c-kit 基因突变的胃间质瘤,还可以有PDGFRA突变。
PDGFRA基因是一种酪氨酸激酶III型受体,激活突变导致下游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当基因激活异常时,则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并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PDGFRA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密切相关。对于不能确诊是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检测KIT和PDGFRA基因,若存在突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患者c-kit、PDGFRA 基因都为野生型,就是没有突变,因此不支胃肠道间瘤。
综合以上情况,免疫组化和基因测定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胃肿瘤是胃平滑肌瘤,而且可以肯定是良性肿瘤。
胃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间质源性良性胃部肿瘤,少数长大后可以恶变,其病因至今不明,切除后预后良好。
患者在胃镜下已经彻底切除,不需要服药治疗,不影响生育。胃平滑肌瘤与孕激素无关,而子宫肌瘤可能与孕激素有一定关系。
原创:王伯军
转自: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关注消化,“肠”想“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