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术 | 结肠镜检查操作流程
2018.12.14-15在安徽合肥安医大一附院王亚雷主任团队举办的《安徽省卫生计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会—早期胃癌内镜筛查和诊断技术、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内镜诊断技术暨安徽省消化道早癌规范化诊治继教班》成功落下帷幕。本人非常荣幸能够收到王主任的盛情邀请出席并见证了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大会上王亚雷教授、李锐教授、宛新建教授、刘枫教授、李学良教授、陈洁教授、胡乃中教授、张黎教授、金鹏教授、刘勇教授、韩玮教授等人围绕消化道早癌筛查诸多热点问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此外还有超级侦探及精彩的病例分享环节。本人应广大同学们的要求,就本人所做的主题为《结肠镜操作规范操作》这一主题做简要概述。
其实这个命题是王主任的命题作文,我赶紧抓紧时间看了很多的国内外围绕肠镜的诸多指南共识意见...但是我没有找到任何一篇告诉我如何做好一个肠镜的规范化操作的指南。后来我反思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规范?后来我想,规范是一个最低标准:衡量我们会做和做好之间的那条及格线!
但是我要的不仅是做好,我想做得比好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姑且不谦虚地称之为做精(精细化),那么我就必须要超越这条及格线,站在山顶当学霸,才能山高我为峰!超越规范的规范才能叫规范。以上是吹牛的话,请各位忽略。我主要是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操作流程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肠道准备最关键的不是你用什么药,分几次喝,最关键的是时机:2~4小时!
关于肠镜的插入技术,第一个观点:会做胃镜的人就会做肠镜,胃肠是相通的!一个肠就是三个胃。
观点二:插入技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攀进镜,但在修成正果的路上毕竟要经历很多阶段和磨难,唐僧也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见到的如来呗~
并且并不似所有的肠道都能做到无攀,某些生理或病理的原因会出现带攀的情况,但尽量避免为上。
可以分两种情况:SD>RS 和 RS>SD
当SD>RS时进镜示意图:
当RS>SD时进镜示意图:
关于我的“牵狗狗和毛毛虫”理论,公众号里有专门的文章讲解,我就在这里不浪费口舌了~
插入技术做到最后其实大家水平差别不大,做2千例和2万例肯定有差别,但做2万例和20万例几乎没有差别!到最后,能拉开水平差距的是:诊断技术!
结肠里必须要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PP分型】
【LST分类】
【PG vs NPG】
此处省略了12个原创精彩图片的病例....(保留一点神秘)
每个病例介绍了一种发现病变的小技巧:
欣赏几张医学美图作为补偿吧:
最后详细介绍了我们诊所的留图及诊断流程:
退镜留图建议每个标志性部位正常留图:阑尾窝、回盲瓣、回肠末端、升结肠(正镜与倒镜)、肝曲、横结肠最低点、脾曲、降乙交界、乙状结肠、直肠、肛门齿状线(正镜与倒镜)等。下面有示范图例,无病变者大约20张,有病变者无上限。
白光、IEE、放大、色素均需要对病变各个部位全面观察,要有远中近景留图,特殊部位需活检钳抵进或反转观察。
白光首先观察;
切换IEE观察血管(如有放大进行放大观察);
色素最后观察腺管及勾勒边界。
PS:我本人在做放大的时候嫌麻烦而不带黑帽,完全靠手的稳定性,这个大家不要向我学习~
治疗留图应包括治疗前、中、后的每个关键点图像。报告中如有病变,建议描述病变位于部位及距肛门距离双保险(退镜观察某病变距肛门齿状线约20cm处乙状结肠)。另描述病变大小性质色泽边界表面结构血管结构等这里不再赘述...
几点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 理念决定手法,态度决定水平
★ 镜子不是关键,关键是用镜子的人
★ “病变来找我们”变为“我们去找病变”
★ 诊断是一“切”治疗的前提
来源:扫地僧一听
关注消化,携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