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腺瘤性息肉就是定时炸弹,绝不能姑息养奸

2023-02-22 01: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腺瘤性息肉就是定时炸弹,绝不能姑息养奸!


作者:杨喜洋 许昌市立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同事查出息肉满不在乎,一年后癌变


漂亮端庄的唐姐,今年43岁,是我们医院财务科的会计,一年前因为便秘在我们内镜中心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发现长有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息肉三枚,病理显示其中两个是管状绒毛状腺瘤。当时告诉她,虽然这种瘤癌变几率小于绒毛状腺瘤,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尽早切除,以防患于未然。


当时唐姐做的是普通肠镜,清肠和检查时的不愉快体验,可能给她留下不好的记忆,当时她轻描淡写的答应了。此后也一直没有再做检查。我也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然而就在12月7号,她稍感腹部不适,才想起一年前我的话,忙不迭的要求检查。


结果,镜下观察,就感觉很可疑,切除后的病理显示,的确两枚已经癌变。


不幸中的万幸,发现的还算及时。


如果再晚半年,甚至几个月,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什么是结直肠息肉?


1、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


2、肠息肉大多并无症状,有的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3、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4、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结肠息肉分类


01

淋巴性息肉:


淋巴性息肉又称为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的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较女性多见,病灶多位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02

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称为假性息肉,是由于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大多在1 cm以下。

 

03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又称为化生性息肉。息肉多分布于远侧结肠,直径很少超过1 cm,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04

幼年性息肉:


这种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生长于距肛门25 cm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 cm,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


此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05

腺瘤:


结肠腺瘤是结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此类会发生恶变!

什么是肿瘤性息肉?


对肠道息肉,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就是根据组织学将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就属于肿瘤性息肉,而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属于非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包括: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锯齿状腺瘤。


或者根据形态分为:有蒂腺瘤、无蒂腺瘤、广基腺瘤等。


这种息肉不会自然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为什么要切除肿瘤性息肉?


腺瘤有癌变可能,其癌变率主要和腺瘤的类型、大小、数目以及合并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


  • 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

  • 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

  • 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

  • 锯齿状腺瘤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独特的大肠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作为单独疾病类型列入直结肠肿瘤。锯齿状腺瘤形态介于增生性息肉与传统腺瘤之间,以锯齿状结构为特点,其癌变风险比传统腺瘤更大。虽然其仍然属于良性肿瘤,如果发现,还是尽早手术切除。   

95%的肠癌源于腺瘤性息肉


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期的慢性过程,至少5年,平均10~15年,这也和良性腺瘤生长很慢相符合。


在这么长的过程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并切除它,所以不要不做肠镜检查找任何借口

腺瘤数目与癌变的关联:


  • 单个腺瘤者29.7%,

  • 2~5枚者为51.7%~76.9%,

  • 6~48枚者80%会癌变。

  • 国内报道癌变腺瘤中源于多发性腺瘤者占71.4%,有的观点认为95%以上的大肠癌源于肿瘤性息肉。

  • 临床上所见到腺瘤大多为2 cm以内大小者,在考虑其处理时不需过多强调癌变问题。对有原位癌变的腺瘤,局部切除定期随诊即可,不必扩大手术。患有腺瘤的病人,切除后仍定期随访,注意新腺瘤发生。

40岁后建议做肠镜,及时切除很关键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今年前几个月我们就诊断出多例3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所以建议普通人群的肠镜筛查应提前到35~40岁。


结肠镜摘除息肉就可以阻断癌变风险,息肉摘除后要做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复查时间。


大肠长1.5米,每段肠子发生癌变的几率不是平均的,最下端的直肠最容易癌变,60%大肠癌是直肠癌。


如果整个大肠里成千上万全是息肉,即为结肠息肉病,这个情况下大肠要全切除,小肠折叠做一个储袋和肛门口做个吻合,大便也能控制得很好,所以部分肠子切除不会影响消化功能。


以下图片为我们诊断的部分腺瘤性息肉,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了我们的诊断腺瘤合并了上皮的轻-中度的异型增生。


所以我们在检查过程要掌握镜下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区分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提高自己的诊断率,真正做到“慧眼识肿瘤”,对于肿瘤性的息肉绝不姑息,只有一个字“切”。


下面4图为肠道腺瘤↓


已经癌变的腺瘤↓


切除一年后的大肠早癌疤痕↓

以下高危人群必须去做肠镜筛查!


1. 50岁以上人群;

2. 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不能仅当痔疮治疗,直肠癌患者80%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痔疮或漏诊;

3. 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4. 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者;

5. 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 有慢性阑尾炎或已切除阑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胆囊切除术后;

7. 贫血、男性贫血,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 发现腹部肿块者。


原创:杨喜洋 

转自:胃肠病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