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术 | 内镜下早癌筛查与剥离术的操作要点
如何避免漏诊胃中、上部的病变?
1.利用左右角度进行贲门部反转观察
向上角度+向右角度可以使尖端尽可能接近轴部,反转的细小操作只通过左手即可完成,达到先端部的最大弯曲。
2.进行充分的送气,并观察大弯
观察体部大弯时,通过变换仰卧位,减少空气量使褶皱伸展。
胃癌的浸润深度判断
靛胭脂染色(0.1%~0.2%)可以直接喷洒到黏膜上以显示胃癌的大小和范围。明确可以看到中断横纹的变粗,横纹的愈合,凹陷内隆起处SM浸润。
边界的判定
使用色素内镜检查,当边界不清楚时,用电子内镜染色加放大技术(ME-NBI)确定早期胃癌(EGC)的范围,ME-NBI对于确定整个癌症边缘是有用的。
局部黏膜注射
-使标记外侧的隆起最高
-局注接着上一个局注的标记点进行,连在一起
-每个地方注入0.5~1.0ml左右的注射液
-不同部位黏膜切开的区别
小弯侧黏膜切开(简单的部位):固定切开刀,通过控制镜子动作实施切开。
1.胃体上部后壁病变小弯侧的黏膜切开。IT2刀的距离不变,移动内镜进行切开。小弯侧黏膜切开时的出血比较少,用内镜可以较快地进行切开。
2.确认标记的位置并继续切开。
3.内镜向后壁、肛门侧移动,并进行黏膜切开。
4.IT2到与内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大弯侧黏膜切开(较难的部位):固定内镜,控制切开刀实施切开。
1.胃体上部后壁病变的大弯侧黏膜切开。大弯旁内镜不一定能操作,而且出血较多。
2.定内镜,IT2稍稍伸长,牵拉切开刀同时并进行切开。
3.IT2刀挂住稍远处的黏膜。
4.不要动内镜,拉刀并进行黏膜切开。
5.虽然切开的速度很慢,切开深度也是一定的,所以出血也比较少。
使用IT2进行黏膜下层剥离的基础顺序
-使用透明帽保持剥离的视野
-使用IT2抵住剥离部位的黏膜下层
-操作镜子或者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层剥离
-视野不良时暂停操作,切开刀收回钳子管道内
剥离角度的重要性
保持黏膜下层和肌层形成锐角进行剥离效率更高。剥离角度为锐角可以高效安全的进行剥离,若剥离角度为钝角,效率会差,且容易损伤肌层。
黏膜下层剥离的基本要求
1.潜入黏膜下层,直视下的操作为原则
2.需要考虑左右的平衡、重力方向
3.选择合适的剥离层,同时要考虑剥离面的角度
4.IT2剥离的原则(先端系相反)
从远位向近位剥离(从近位向远位剥离)
从外侧向内侧剥离(从内侧向外侧剥离)
5.剥离线的形状要维持V字形状
切除后创面的止血处理
-切除后创面用止血钳子进行血管灼烧
-烧灼边缘全周,创面中央的血管也要灼烧
-灼烧时钳子要向上提再通电这样更安全
作者:小早 来源:早诊早治与健康
关注消化界,海量专业知识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