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 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一例
患者男性,47岁。因“腹痛腹胀3d”入院。
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入院后全腹部增强CT见胰腺尾部稍低密度占位,3.0cm×3.7cm,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均匀性强化;阑尾显示不清,回盲部见炎性渗出及液性密度影。
影像学诊断为胰尾部占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阑尾炎伴包裹性积液。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及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临床诊断为胰尾占位、阑尾炎,予以抗炎治疗。10d后复查CT提示胰腺尾部占位,阑尾增粗,盆腔少许炎性渗出。血常规正常。
经临床讨论,阑尾炎暂不需手术;胰尾部占位因性质不明,择期手术。
术中见胰尾部近脾门处肿块,4.0cm×4.0cm×3.0cm,灰白色,质硬,行胰尾部联合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见肿块由大量梭形细胞构成,无异常核分裂象,未见出血、坏死。
免疫组化:SMA(+)、Desmin(+)、Vimentin(+)、cytokeratin(-)、S-100(-)、Dog-1(-)、CD117(-)、CD34(-)、ER(-)、PR(-)、Ki67(<1%)。
诊断为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复发。
平滑肌瘤为一种常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好发于子宫、胃肠道及其他软组织。2000年日本学者Nakanura等首次报道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其组织来源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胰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起源于较小胰管或胰腺内血管壁,推测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可能与其起源相仿。
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多为实性肿块,镜下见大小一致的梭形细胞呈纵横交错的束状排列,细胞无或少量有核分裂象,多无出血、坏死。免疫组化示SMA和Vimentin阳性。CT表现为胰腺内稍低密度影,边界较清,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为主,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显著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仿或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张涛和李绍东报道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MRI表现为胰腺结节性病灶,边界清晰,呈稍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DWI示病灶扩散明显受限,呈高信号。
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功能性肿瘤伴有独特的激素综合征,无功能性肿瘤的血液测定或组织切片仍显示激素水平升高。影像表现为实性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可出现囊变、坏死,增强后显著强化,信号高于周围胰腺组织。(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多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钙化常见,增强后的强化程度始终低于正常胰腺实质。(3)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几乎都发生于女性,多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转移部位以肺多见,瘤组织表达ER和PR。
本例患者及此前多数病例报道采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但Sato等提出术前使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胰腺病灶,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胰腺原发性平滑肌瘤者可随访观察,避免手术创伤。
作者:蒯玉娴 来源:中华胰腺病杂志
关注消化,携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