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诊断新星?|?吴咏冬教授为你解析“粪便钙卫蛋白”
吴咏冬教授
带您回顾AOCC热点
2018 AOCC
AOCC(亚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年会)是亚洲医师、学者分享和交流IBD临床和研究经验的最佳平台,促进了亚洲IBD学术界的交流,同时也让世界感受到了亚洲IBD学术发展和强势崛起,目前已经举办5届。2018年6月21日-23日,第6届AOCC在上海举办,主题是“引导亚洲IBD的融合与进步”。粪便钙卫蛋白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是近几年大家所关注的,此次会议上也有众多学者进行探讨。
吴咏冬教授结合会议上的相应进展以及研究现状,向大家系统介绍粪便钙卫蛋白在IBD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
目前医学逐步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对于IBD,精准医学需要精准的诊断、预测,精准的治疗和监测。预测疾病的进程可以精准的指导治疗决策。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内镜下表现、临床表现、病变范围、肠外表现以及并发症等来评估IBD患者。内镜是评估的金标准,但是需要频繁的肠道准备,临床症状进行的评估,可有效的评估治疗疗效,临床容易进行, 但是和内镜下检查金标准的相关性较差。C反应蛋白是常用的实验室标记物,临床容易进行,和内镜检查的相关性中等。而钙卫蛋白和内镜检查的相关性较好,对于疾病状态的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均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钙卫蛋白在IBD诊断中的应用
粪便钙卫蛋白是中性粒细胞和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质,耐热、抗蛋白酶,性质稳定,而且含量不受饮食等因素影响。可以提供肠道内炎症的直接信息。粪便钙卫蛋白可以帮助诊断IBD,区分IBS, 其cut-off值越大,准确性越高。并且其还可以发现门诊的ASC患者。
钙卫蛋白在IBD活性评估中的应用
钙卫蛋白可以评估IB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帮助区分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其和内镜下疾病活动度相关,可预测黏膜愈合、内镜下缓解、组织缓解。
钙卫蛋白在疗效评估以及估计预后中的应用
钙卫蛋白可评估UC患者治疗疗效。高FC水平可作为预测组织学缓解UC患者复发风险。无论是采用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的患者,还是应用生物制剂的患者,FC均可用于评估治疗疗效、预测疾病复发。
钙卫蛋白的限制
除了IBD外,FC还有可能在其他疾病时升高,在结直肠肿瘤、细菌或病毒胃肠道炎症、十二指肠炎、食物不耐受以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接受盆腔放疗均有可能引起钙卫蛋白水平升高。此外目前缺乏公认的CUT-OFF值。
粪便钙卫蛋白是一种无创、简单、可靠并且费用低廉的监测;其可以用于:鉴别IBD和其他功能性疾病; 监测疾病活动度; 预测复发; 评估治疗疗效。目前存在一些限制:如没有公认的CUT-OFF值、影响因素多,也可在其他多种情况下升高等;其在临床IBD日常管理中心有着广阔的前景,包括治疗策略的改变以及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基于FC水平升高进行干预治疗那些无症状的患者以及缓解期的患者测定FC的频率或间隔等值的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继续观看视频。
吴咏冬 教授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科副主任
学术任职
北京医学会消化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专业学组、小肠镜和胶囊内镜专业学组成员
来源:益普生消化界
携手消化,天天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