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该做超声胃镜?
门诊:医生和病员的一段对白
病友
医生,我胃不舒服,听说超声胃镜好,我要做超声胃镜。
你知道什么是超声胃镜吗?知道为什么要做超声胃镜吗?
病友
不知道,朋友说要查胃镜就一步到位查超声胃镜。
哦,我现在就给你科普一下何时候该做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的由来
电子胃肠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胃肠镜只能看到胃肠道的里面,要是能将B型超声波与胃肠镜组合起来,能看到胃肠道的外面该多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美国的DiMagno等医生和研发团队早在1980年报告了将超声和内镜组合在一起进行狗的十二指肠检查并于两年后成功地用于人体的检查。随后在1986年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研发的第一台超声内镜上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超声内镜技术不断改进和新技术的引用,更加小型舒适化、电子智能化,现已成为消化系统某些疾病检查和治疗不可替代的工具。我国较早引进了超声内镜并迅速普及,国内超声内镜专家对超声内镜发展和改进的做出了贡献,掌握的超声内镜诊断技术水平和拓展的超声内镜治疗应用范围,令世界同行称赞。
超声内镜与一般内镜和体外B超的异同
(1)超声内镜与一般内镜相同之处:术前准备、禁忌证、基本操作过程、术后并发症和内镜的消毒处理过程等都与一般胃镜、肠镜大致相同。超声内镜像普通胃肠镜一样,能直接看到食管、胃、肠等管腔内壁黏膜的形态变化。
(2)超声内镜与一般内镜不同之处:超声内镜能像B超一样,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图像,能看到消化道管腔壁的层次,能看到胰腺、肝脏、胆囊、膀胱、子宫等管壁外邻近器官和结构,还能在超声引导穿刺,进行细胞病理检查、注射药物、置管引流、支架置入改道等治疗。
(3)超声内镜与体外B超不同之处:由于超声探头更靠近病变,减少了体外B超的腹壁透声衰减和胃肠腔内气体干扰,超声内镜超声频率越高,可视范围的图像越清晰,但探测距离也越短,超出可视范围时需要体外B超、CT和磁共振检查补充诊断。
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超声内镜
(1)根据检查部位进行选择,通过口腔插入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进行诊治的超声内镜叫超声胃十二指肠镜;通过肛门插入到结肠内诊治的超声内镜称为超声肠镜。较细导管式微探头可以通过内镜管道进行检查,称为微探头超声内镜,能够插入到胆胰管内观察,称为腔内超声(IDUS)。
(2)环扫型超声内镜的超声探头位于内镜的头端,管径要比一般内镜要粗一些,超声的频率较低(5-10MHz),检查深度约4~8cm,图像分辩率约0.4~0.8mm,显示360°的环形图像,形如CT的图像容易被读懂,医生定位操作相对容易,能很好显示食管胃十二指肠壁内和壁外邻近器官的形态结构,带有多普勒血管检查功能,主要用于可视范围病变的诊断,不用于穿刺治疗。
(3)线阵型超声内镜的超声探头也位于内镜和头端,超声频率和检查深度分辩率与环扫型相似,显示210~270°的扇型图像,形如B超的图片,操作寻找病变比环扫型相对较难,需要医生熟练掌握解剖知识和定位操作技巧,带有多普勒血管检查功能,除用于诊断,主要用于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基于穿刺后进行的介入治疗,改变许多消疾病的诊疗模式,微创手术替代了原先的外科手术。
(4)微探头超声内镜的超声波通过直径2.0~2.9mm的导管经内镜原有的活检管道插入到腔内进行观察,应用方便,当胃镜或肠镜检查发现病灶后可立即插入微探头超声进行检查。采用高频超声探头(12~30MHz),图像呈环周形较为清晰,分辩率0.2mm,探测深度约1-2cm,适合消化道浅表病变的诊断。不用于检查血管和介入治疗。
不推荐首先用超声内镜检查消化道病变
(1)一般胃镜、肠镜已在各级医院广泛普及使用,操作方便、收费较低,国情决定了我国消化道疾病需要做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多,需要进一步超声检查的相对较少。
(2)一般内镜发现腔内病变或腹部B超和CT检查发现与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需要了解病变的内部结构、深度、毗邻关系时,再用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诊断,符合医学诊断和伦理原则。
(3)除非用小探头插入式超声,环扫型和线阵型超声内镜的头端较粗,舒适性不如一般内镜。检查时需要腔内注水,食管上段病变、梗阻病变和无痛麻醉时,容易有水被吸入到呼吸道风险。
(4)超声内镜制造单价较高,多数综合性医院的内镜中心配备1~3根超声内镜,用超声胃镜来进行筛查和探查病变费时费工。
(5)能操作胃镜肠镜的医生不一定能操作超声内镜,习惯于前视胃肠镜操作的医生如操作斜视镜超声内镜时需要专业培训,需要掌握超声成像和立体空间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超声内镜医生称易也易,谓难也难。
(6)虽然采用弹性成像、增强造影等技术增加图像清晰度,由于高频超声波的衰减、腔内空气干扰、操作的技巧、不同的组织吸收和反射超声率等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判断需要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时仍需要体外B超和CT检查的配合。
目前超声内镜能做的检查和治疗项目
超声内镜已发展了近三十年,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项目和疗效日趋成熟,作者收集了近年来超声内镜能开展的检查和治疗项目。
食管疾病
(1)判定食管高级别上皮瘤变和早癌浸润深度,决定微创黏膜切除和手术食管切除。
(2)判定中晚期食管癌侵犯深度、淋巴结性质和转移,进行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
(3)引导局部注射紫杉醇药物治疗中晚期食管肿瘤。
(4)判定食管黏膜下肿块性质、鉴别壁外压迫和细针穿刺病理检查。
(5)判定食管旁气管、肺、纵膈等病变的性质、与血管关系,可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胃部疾病
(1)判定胃溃疡深度、鉴别良恶性溃疡,了解溃疡愈合质量。
(2)判定胃高级别上皮瘤变或早癌时病变层次,决定微创局部切除和手术胃切除。
(3)判定中晚期胃癌侵犯深度、淋巴转移,进行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
(4)判定胃黏膜下肿块性质、鉴别腔外压迫、肿块穿刺病理检查。
(5)引导进行胃空肠吻合双蘑菇头支架改道治疗幽门十二指肠肿瘤梗阻(EUS-GE)。
胆道疾病
(1)确定阻塞性黄疸病因,胆管癌可行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2)判定胆总管微小结石、阴性结石,可替代核磁共振检查和ERCP术前诊断。
(3)鉴别胆囊炎和胆囊癌,判定胆囊癌淋巴转移、局部浸犯程度。
(4)引导胆管穿刺支架引流术(EUS-BD)治疗胆管梗阻,低位顺行引流(EUS-HG)、低位逆行引流(EUS-CDS)或肝胃吻合术高位引流(EUS-HGS)。
(5)可在腹腔镜辅助下胆管引流治疗Roux-en-Y胃旁路术后胆管梗阻。
(6)ERCP失败时可顺行穿刺造影和胆总管引流术(EUS-AD)补救诊断和治疗。
(7)对不能接受X线病员进行辅助无放射性ERCP诊断和治疗。
(8)引导经胃胆囊引流术(EUS-GBD)治疗不能手术的急性胆囊炎、结石和息肉。
胰腺疾病
(1)超声内镜特别是弹性成像技术(EUS-EG)能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神经内分泌瘤、导管内胰乳头状粘液腺瘤等胰腺疾病。
(2)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抽吸和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
(3)联合共聚焦激光显微镜(nCLE)诊断胰腺囊性疾病和黏液性囊腺瘤。
(4)引导胰腺穿刺引流术(EUS-PDD)治疗急性胰腺炎感染和假性囊肿。
(5)引导胰腺穿刺放射粒子注入、注射卡培他滨和热消融治疗不能手术的胰腺癌。
(6)引导腹腔神经节药物注射损毁(EUS-CPN)解除胰腺癌腹痛。
(7)引导胰腺穿刺酒精灌洗(EEL)治疗胰腺囊性病变。
(8)引导胰腺穿刺射频消融(EUS-RFA)治疗胰岛细胞瘤。
肝脏疾病
(1)引导肝穿刺活检术(EUS-LB)鉴别诊断肝病。
(2)引导放射性碘粒子植入、射频消融治疗肝左叶癌。
(3)引导下肝左叶穿刺可进行脓肿引流、肝内胆管取石。
(4)细针穿刺门静脉压力梯度测定(PPGM)了解肝硬化病情。
(5)引导注射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疗效判定。
结直肠疾病
(1)判定结直肠黏膜下肿块性质和鉴别腔外压迫。
(2)结直肠息肉或黏膜病变深度判定和制定治疗方案。
(3)结直肠中晚期肿瘤的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案。
下列情况不适合做超声内镜
绝对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
(2)上消化道大出血处于休克等危重状态者。
(3)怀疑消化道穿孔患者。
(4)精神病患者或严重智力障碍而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
(5)腐蚀性食管炎、胃炎的急性期患者。
(6)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7)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相对禁忌证
(1)心肺功能不全。
(2)高血压患者,血压未得到控制。
(3)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
(4)高度脊柱畸形。
(5)巨大食管憩室、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
参考资料
(1)金震东 2016年超声内镜在消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7 32(4)
(2)金震东 2017年内镜年度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8 33(5)
(3)邹晓平主译:超声内镜学(第三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8.11
原创:朱海杭
来源:航海消化
关注消化,携手未来!